文/卜猫
表征不同于被表征的客体,客体可以是现实世界或虚构世界的实体。在空间上,表征必然意味着实体的缺席,在时间上,表征是滞后的。语言和影像是表征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符号媒介。由于时空上的延宕,表征必然是不完整的(即要经受各种阐释以生产意义。模拟是指以本源系统的简化版本作为模型来模仿源头系统的行为特征,核心是对行为过程的动态的、实时的模拟,源系统的某些特征往往可以被简化或忽略。计算机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完美的模拟媒介,不仅能生动表征物体和系统的诸种特性,而且能够模拟复杂系统的支配性规则。如果说表征是回顾性的,是对过去事态的重现,那么模拟则是前瞻性的,是对系统行为变化的预期和验证,充满了不确定性。模拟的技术层面在科学实验(如核爆炸)和数字游戏中已得到完美体现。模拟的社会层面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和娱乐活动中,如成人的商业策划和小孩的过家家游戏。心理模拟则更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欣赏活动中,正是通过模拟故事人物的心理体验,我们才沉浸在虚拟世界里,为虚拟人物的命运所感动。
002 混凝土宝宝的诞生
混凝土不是罗马人民首先发明出来的。最早关于混凝土的记录是在地中海地区被发现的,具体是在古希腊马其顿和麦诺亚地区。但是,这其实只能算是混凝土的雏形,因为记载中的这种建材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而且考古学家在他们的田野调查中也没有发掘到类似的物证。罗马人民研制出了新型混凝土的神秘配方,在他们的新配方里,他们加入了意大利南部特有的火山灰和细火山灰,掺加特别配比的石灰和水,真正意义上坚固有效的混凝土终于诞生了。
混凝土在拉丁语里被称为“泥灰之作”,顾名思义,质朴的罗马人民认为他们的混凝土是小石子、火山灰的混合物。石块就被混凝土贴合在一起,强度大大增强,这就意味着需要用来填充一个既定空间的建材不用原来那么多,就能达到满意的强度。从化学成分上看,罗马人民的混凝土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混凝土在水里能够硬化,这样罗马人民就能够修建坚固的码头、港口、桥梁,当然还有市政基础建筑。
003 混凝土之春
现在我们对混凝土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它有什么样的优越之处呢?试想,古希腊人民用巨石建造神庙之时的场景,每一块巨石都硕大沉重,在安放就位之时都需要雕刻成某种既定的形状。现在这些建筑都可以用混凝土建造了,这些建材都可以运到建筑现场,倒进任何形状的模子里,轻松方便了不少。
混凝土作为建材而言比岩石廉价得多,而且重量也比较轻。混凝土有潜力能够塑造接受建筑工人把它塑造成不同的形状,也不需要增加其他的加固步骤。因此,廉价、坚固、耐用、易于操作的混凝土让罗马人民修建的建筑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数量和质量上的规模都史无前例,历史学家们称这个时期为“混凝土革命”。
004 著名的古罗马水渠
古罗马建立扩张他们的帝国之时,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建造,包括神庙、要塞,再到道路。混凝土让古罗马人民能够在修建建筑众多建筑之时,财库还能不亏空。最值得称道的是罗马人民用混凝土建立的沟渠,精密坚固的管道能够绕过千山万水把淡水从山区运送到市区。罗马人民的水管绵延几百英里,每天都输送几百万加仑淡水。因为混凝土能够浇筑任何形状,这比把一块石头雕刻成某个形状容易得多,这样罗马人民就能轻而易举地建造出环形管道,这样就能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流。此外,混凝土的坚固性也让这些管道更加坚固耐腐蚀,并且不需要经常性的维护。
古罗马混凝土的另一个著名用途是建造巨型结构,因为混凝土是相对较为轻质的建筑材料,然而它相对而言却具有很好的强度,能够减少支持它本身的结构。此外,因为混凝土能够完成整体浇筑,这也意味着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前所未有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来增强建筑的强度,于是拱门、拱顶和圆顶这样的结构横空出世----这些结构能够压缩自身重量,并且能够做到自身承重,这样就再也不用为它们修建诸如柱子这样的支撑性结构了,这也让巨型建筑物变成了可能,罗马人民就有了开放、宽敞的内部。
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罗马人民就能够拥有大规模的公共建筑来供大家会面、辩论还有做生意,能够容纳数万人的露天巨大剧场,巨大的神庙,能够举行大型集会,还能够拥有大量的自然光。罗马人民于是就用混凝土修建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万神殿,这是所有罗马神灵的共同圣殿,这也是一个混凝土建筑构造的奇迹。罗马神的的圆顶直径为一百四十二英尺,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建筑之一。
工程师通过把混凝土浇筑成为各种方形,然后把这些大方砖组装在一起,这样建筑重量就能够向外压缩,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的承重压力,万神殿的奇迹就这样铸成了。直到现在,万神殿的大拱顶仍然屹立不倒,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无钢筋混凝土顶棚,这就是古代罗马人民智慧激荡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