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没有家风的年代
张文质老师书中说了一句话,“一个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兄弟和村落的共同教育而成。”而我们现在的孩子教育早已脱离了三种教育的合力。还在的教育孤独的存在着,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不健全的家庭内。之所有说是不健全的家庭,源于现在孩子的生活现状。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父母大多数都是在为生活奔波。每一天能够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的有限。父母和孩子的团聚时刻大多数是在各种节日,各种家族的事情。孩子的教育都是某一个群体在做。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负责照料孩子的衣食起居,尤其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更是一切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父母都认为孩子比较小,只要父母衣食起居,其他的根本不重要。而恰恰相反,孩子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和成人建立安全感、亲密感和自信等的关键期。父母的缺失让父母一直缺失在孩子的生命成长之中。孩子在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被迫选择了离开。而一切内在机制建立之后,父母却要用各种规则、金钱和父母的权利想管制孩子,一切都已经晚了。父母只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外在存在,根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生命成长之中。
大多数孩子的教育都远离了原始村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很早就离家带孩子外出读书。这个决定让孩子失去了成长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以前,大家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一个孩子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整个村子无形中用某种约束教育着每一个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村子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则的限制,家长也不会做出过于出格的行为。现在,家长没有了任何限制,敢于做出任何的行为。孩子的教育也显得非常的苍白。最近发生在学校中的奇葩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孩子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偷盗了财物,老师发现之后,家长不但不去反思,反而大言不惭的说,“老师不锁好办公室的门,你的东西值多少钱?凭什么调监控发现孩子呢?”还有孩子到买手机,家长不反思自己的孩子,却反问老师
,“你不管好其他的学生,为什么要买手机呢?我们的孩子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这些行为放在一个村子里,家长绝对不敢这样去说,会受到大家的议论,会让大家瞧不起他们。可是,没有了村子的无形的限制,家长的出格行为越来越多?
以前,每一家都有一家之主,掌管着一家的所有。一家之主,有其霸道的一面,更有一面就是让孩子尊受家风。每一家都有家风。有了家风,最起码每一代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社会规则,应该付出什么样的义务,有什么样的权利?大家都会有底线的。而现在,每一个小家庭,早已没有一家之主,更没有底线的家风。大家都在各行其是,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的无限的纵容。养育出了一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少爷们。这群孩子,只是以学习的名义安逸的长大,不做任何的劳动,更不要提去田地里。他们是一代无所事事的群体。
没有家风,行事没有了底线,道德逐渐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