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分享养娃心得,今日分享最近对自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变冷漠。人生重要之人少之又少,除了父母,配偶和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取决于对方值不值得,没必要对所有人无差别的热情和友好。我总是内耗于他人对我的态度和行为,追求他人对我的喜欢和好评。然而事实是所有人都关注的是自己的世界,作为亲戚也好,朋友也罢,谁有闲心关注于我的生活。那些我所争取的和感受到的不一定正确也非常没有必要,自己对自己的喜欢和关注才是自己该研究的人生课题,对他人的关注不必过度,甚至要冷漠对待,但必要时要学会“逢场作戏”,毕竟成年人都在学会扮演一名合格的演员。
第二,向内求。最近两次情绪不佳的源头在于老公越来越不会给我提供情绪价值。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永远是解决问题式,而我需要的情绪满足式,这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所以次次沟通无果。每到深夜这些问题一直环绕在脑海,久久不能眠。我深知他的为人,结婚前便是如此,只是没生娃之前两个人的甜蜜让我对他多了一些包容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屡屡碰壁后我觉得应该放过自己。对于认真工作,家庭责任感强,养娃有耐心的老公,再向他索取情绪价值显得是我的不知足了。而我应该练就的是消化情绪的能力以及自恰的能量,把能量用在我想要做的事之上。向前看,向钱看。
第三,提需求。养娃坐月子期间,娃的奶奶和月嫂同住家中。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不善于提出需求,不善于有话直说。对于他们,我本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理直气壮的提出自己的需求,比如饭菜不合胃口,房间的卫生需要做了,该给娃做哪些事了等等,但是很多想法只停留在我得脑海中,我甚至妄想这些事我不说他们应该会观察,该知晓。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不提需求便会被认为没有需求,也会被当成“软柿子”,人性如此。而直接提出正当的需求,并不会冒犯他人,也会让他人更加了解自己,沟通的障碍也会变少。
对于自身问题的思考,我并非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来指责自己。以上思考这是我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对鼓励自己向想成为的自己近一点再近一点。
2025年2月8号,娃睡着了,我晒着太阳,享受这一刻的惬意,今晚必不会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