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早上想写《繁殖时间》这个题目,结果自己改成了《时间的价值》。时间是否真的有价值呢?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昨天上午自己的时间大概率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昨天上午自己躺了一上午。那么昨天上午的时间真的没有价值吗?经过昨天上午的休息自己获得了良好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和情绪价值。所以从自我舒适的角度来说,昨天上午的休息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自然而然引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休息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时间是没有价值的?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熟悉并了解自己真的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昨天下午自己的转态很好。在家备课备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而在此之前自己在家很少备过课,即使备完,身体也不是那么舒服。这样就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究竟怎样是对的呢?因为在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在说,早起是很好的习惯。这是一定的吗?
今天早上看到朋友圈的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苍鹭医生对蛤蟆先生说:‘“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你不快乐。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看到这里自己想起了上心理学课时的快乐软件,“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只有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我们往往会对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信息“删减”“扭曲”“一般化”,“每个人都会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依照这样的观点看来,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解读。
这样的话我们想到了那句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这就是古人给我们的一种启示。很多时候让我们感觉不舒服我们的第一意识肯定是选择逃避,但是在某些时候有些逃避是错误的。
回到原来的问题,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呢?现在想起了有个医生说的话,因为自己的一个问题,跑步多了膝盖疼,不跑已经处于肥胖的状态。究竟一个人每天跑多少就是好呢?他很认真的思考之后说,适量最好。因为每个人的膝盖以及肌肉能拥有和承受的强度不同,至于说多少为好,只能是根据自己的感受为准。
所以很多科目中凡是有了合适这样字眼的在当下便复杂了起来。因为我们不可能用一个仪器时时处处对一个生命体进行定量测量。现在想想心理学量表,假若一个人去填的当时是心情郁闷,悲催的,但是从医院出来以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等等一系列好事情,那么刚才的心理学测量肯定是负面偏多的情况还有用吗? 此时肯定刚才的测量参考价值不大。所以在心理学没有定量仪器测定之前,判断和界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出现问题就变成了很难的问题。此时的自己就想到了一些词。“长期,大量,自我不适”。如果一个人长期大量且自己明显感觉不适才能作为界定一个人心理出现一定状况的标准。否则往往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洽是判断很多事情的最高标准,当自己感觉不适的时候及时调整这是最重要的。现在想想“饿了吃放,困了睡觉,累了歇一歇”这些话好难做到。但是能做到这些的人大概率属于自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