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Dolly老师在线学习心得(1)

一、被Dolly老师的用心和专业征服

2023年2月25日,Dolly老师第一场线上分享,周六中午一小时的时间,感觉收获满满,时间过得太快,期待明天中午早点到来。

能够听到行业领先大咖分享,DISC社群这福利实在是忍不住大大点赞。

绝对的行业领头羊

此刻回想起来都是Dolly老师为这免费的学习给出了超级用心的准备。从课前测试系统小鹅通转到腾讯会议,线上多机位演绎内容,同时呈现了丰富多元的教学工具,做到讲解内容和示范流程高度贴合,印象深刻。

助教Alice老师配合教学流程完成的open/check-in/check-out,以及分组活动,让参与者真切体验到了Dolly老师的课程干货实践效果。比如check-in环节的自画像,check-out环节的关键词分享。

check-out环节紧凑又生动

这两年口罩关系,我也必须从原本熟练于线下授课转到线上,刚开始觉得好困难,认为好多传统线下教学互动无法开展了,看不到学员的现场反应,感觉像在唱独角戏。今天Dolly老师的呈现完全没有受到线上的局限,终于体会到引导与培训的结合可以如此生动。

Dolly老师的课堂魅力无限

第一场线上分享课纲

二、开场可以很高效也很有趣

今天听Dolly老师讲“破冰”和“暖场”的区别,前者可以不与课程主题相关,后者要在规定时间、有特定主题,而且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完成导入。

开场时间常为:(破冰/暖场+open+check-in)

通常3小时课程用12分钟,1天课程用20分钟。

1.open

这个环节Dolly老师介绍了自己从1998年接触引导技术,到2006年去了乙方公司,看到引导可以没有太多PPT却有很多产出,开始了学习、翻译、分享引导技术的过程。

引导技术入行多年

注意:此部分对应的是开场关系5链接中的要素1与讲师链接。

今天全程道具都是足足的、满满的示范,各种颜色款式的空白手举牌(四叶草、五角星、爱心、云朵)贴上彩色标签纸的关键词,让每个环节都变得有趣又醒目。

2.check-in

助教Alice带领我们完成个人部分并进行分组。

“自画像”,强调不是美术课,而是突出个人特征。个人信息书写包括三个要素,称呼、身份、一件事(同学们不知道的事)。

Alice老师先给我们看了她的自画像(卷发)和她的关键词(Alice,引导师,校队)。然后帮我们分组。

注意:此部分对应的是开场关系5链接中的要素3自己-4同学。

助教Alice自画像旁的描述词

口罩之前有一次线下的新员工培训,当时人数比较少,不到10个人,而且我们的培训时间比较充足,我也用了给A4纸让他们自画像的方法,而且除了画自己之外,还让他们画一个理想的房子。从这个自画像的环节当中,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大家的性格特征,比如说有些人会把整张A4纸画满,而有些人只是把图像缩在一个角落里,而且通过他们表达自己理想的房子的时候,那个兴奋的状态,感觉这个破冰是有效的。特别是我观察之后发现,很多自称社恐的人,当他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表达的时候,也可以能够发挥自如。

有些以前用过的方法,现在明白了背后的原理。还有非常多没有用过的方法,下次可以实践起来,比如视觉化的工具。以前自己线上课还是比较依赖PPT,缺少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如果长时间讲授容易失去学员注意力。之前顾虑自己不会画海报和写漂亮的字,这部分要突破和练习。


自己的线上课形式过于单一

助教Alice老师带领分组

这次线上课的分组也很喜欢,规则是:每组5个人,4分钟。实际教学会延长,此处为了教学体验有压缩时间。利用腾讯会议的分组功能,时间到了,各小组成员自动离开小组回到班上。

小组内特别要感谢主动担当协助大家的朱丽亚Julia·长沙·F60(她是F71班主任),课后交流果然是高I,热情地欢迎进组的小伙伴;还有她的高C风格,也通过远程指导,帮我的头像画面从开始看不到全脸只有下巴,到能够有更完整的人物呈现。这种分组交流的感觉非常好,很亲近。

三、开场关系5链接

在开场时让学员与讲师、教材、自己、同学和环境这五个要素发生联系。

同时开场就让学员有自己的一部分输出表达,又跟同学有组内交流。分组环节无论线上线下都很必须,也很有效果。

1.Faclitator  讲师

开场5链接里面,首先包含的是与讲师进行链接。当学员走进教室时,引导者/引导师通过眼神交流、打招呼,或者引导到助教台(副引导师)领取姓名贴等活动开始与学员链接。

2.Material  教材

线下培训时,Dolly老师会特别引导学员开场跟教材链接,桌上事先摆放好的便于记录笔记的环装手册。教材跟学员的交互并不是开始上课才开始的,而是坐到座位的第一个动作,会看老师提供的素材有哪些信息。

在学员进到教室时,每个人随机选三种不同颜色的标签纸,让他们翻看教材,把彩色标签纸纸贴在他们最感兴趣的页码上,之后同组交流,统计出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课程展开重点。

这一点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每个人都带着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关注点,带着期待集中在课堂上,对抓注意力非常有帮助。

开场5链接之教材链接方式


3.Ower  自己

通过“自画像”完成一部分学员自己的输出。

4.Participant 同学

通过分组,或者在小组内分享的方式与其他同学链接。引导技术里面,分组是改变学习环境的一种方式,线上和线下都可以操作。

5.Space 空间

对教学环境的布置Dolly老师也花了好多心思。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线上课)。

引导课程开始的check-in环境经常是围成半圈或者一圈,只有椅子,没有桌子。希望对应心理空间,可以得到不同的满足。这样不止是看到同组学员。

虚拟空间,例如看到画面听到声音的,在聊天框输入1,这也是一部分。

Dolly老师还通过以前培训现场的案例图片,详细讲解了物理环境的准备要求。比如当酒店墙壁不给贴引导布和海报时,如何机动灵活的布置保持培训效果。

5链接之空间链接的好处

01.学员强输出,讲师弱输入

02.期望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动态发生。

03.培训负责人地位提升


5链接~空间实景案例1

培训引导第一个视觉冲击,提问讨论的句式/题目,用海报的方式贴在墙壁四周围,同学们起来走到海报前面,在动觉上面已经做了改变。取代了大量PPT的使用,同时利用物理空间,可以走动。

案例2里面的提问是:你认为在培训中加入引导技术,最难的是什么?

这种起立+讨论,符合成人九大学习风格里面的:动觉+人际关系。

不能贴墙面时用移动的KT版

没有海报架时,把KT版做成A型结构,可以双面使用,而且故意选择粗粝的材质,更有自然感。

利用地面做不同小组关键词

空间够大时,可以用绿黄蓝等每组不同颜色便利贴,每组共创10个关键词。每个小组的议题用不同颜色区分,例如第1组议题,其他小组用绿色写完贴在指定区域。

主管和员工角色分开两区呈现

金句布置全场

场地布置,还可以把关键流程、关键知识等布置在环境里,让大家随时看到,比如放在地面或者贴在墙壁。还可以把提问做成海报贴在墙上,让大家站立走动,利用动能提升参与度。

这一小时收获实在太多,回放链接出来至少要再听一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