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阅读完《慢一点也没关系》,他的作者是吕克·斯维宁,他作为一个社会心理治疗师,深入研究压力20余年。这本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了最新的神经学知和大脑的工作原理,教我们如何增强创造力,提高同理心,让思维变得有弹性。
在今天,在我们被洪流裹挟的今天,我们可能要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告诉自己,慢一点也没关系,慢慢来,不着急,当你允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和身是合一的,那当你的身心合一的时候,你的智慧就自然而然的生发了,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当你放空自己的时候。当你自己处于空灵的状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灵感都会迸发而生。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和两个孩子一起回看了这学期的自己制作的一些关于班上孩子们活动的小视频,原来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有这么多次活动呀!果乐园研学之旅、风景湖假日小队、耕读园百味灶台、校园内萌宠喂养、体育节开幕式以及趣味运动会。哥哥很羡慕,他也想喂小鸽子,他也想参加百味灶台活动。虽然组织活动挺不容易,前期准备,中期跟进,后期总结。但是确实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收获了很多经验和快乐。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日记,深刻体会实践出真知。体验求真,放慢脚步,舍得把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真正去实践去体验,这样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昨天课前和小朋友们分享了钰茹小朋友的日记《喂鸽子》,确实写得不错。从每日课前讲故事到课前成语故事,到现在的课前日记分享,顺便渗透写作方法,层层进阶。这一个半学期以来,看着孩子们慢慢在一点点进步。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慢来,慢慢积累,量变终会引起质变。
想起了上个月的片区公开课《荷叶圆圆》,磨课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课中的一些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磨课,果然是让人成长的。虽然这个过程还是挺费脑的。自己一直是个追求效率的人,有时候得学会慢下来。花更多的时间去精雕细琢,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以学定教。
在磨课过程中发现前面的环节上得还是比较饱满的,但是后面留给学生读的时间还不够。句式讲完,要留时间让孩子充分去朗读,在读中去体会句式特点,去感受荷叶的可爱。“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简单的一句话,叠词的朗读,“的”字的轻快,以及节奏的划分,停顿处,都要通过多次朗读去体悟。自己在备课时,这个简单的句子也是在反复读中,才真正体会到荷叶的可爱。学生也当是如此,在读中去悟情。
第二段第三段是一样的结构,小水珠和小蜻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小水珠把荷叶比作是摇篮,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此时的水珠宝宝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它看到了什么,心里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此处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去充分想象,去感受小水珠的快乐以及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多去想象,这个年纪的孩子,最丰富的就是想象力了,而不是匆匆而过。小蜻蜓的部分也是如此,多留一点时间去让孩子想象,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把荷叶当停机坪时,它此时此刻心里的感受是如何的。去通过做一做立的动作,展开透明翅膀的动作,把自己化身小蜻蜓,在动作中在朗读中去感受它的快乐。
想象—感受—朗读。
想—感—读。
多想象多感受多朗读,以读带讲,读中悟情。要真正在课堂中落实,真正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要心急,不要一带而过。学会慢下来。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做任何事,都追求速度,追求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以求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在快的过程中,我们就忽略了很多的细节。
想起宸哥每天读的出口成章,刚开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就读一遍,分数高低就他来说也是无所谓的,任务完成即可。但慢慢的,希望能有所提高,一篇文章,他会一直读,读到90以上,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字音的准确度提高,更重要是情感的投入,慢慢发现,他读得越来越有感情了,我和爸爸都觉得他已经读得比我们都更有感情了。情感的投入很重要,以情动人,情感是最打动人心的。
慢一点,静下心来,去投入自己的情感,在不断地朗读中去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不过分心急,不着急前行,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让心跟上来,会收获更多的美好。
这学期加入了彩云老师的名师工作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优秀的人比你还自律还努力。然后自己也开始了写作之旅。从前用qq空间里的日志写作,现在用简书,确实是很方便。每天有想法的时候就及时记录,日更挑战第22天了,已经累计1.8万字。数字的增长也能带来成就感,日积月累,原来自己已经留下来了这么多文字。
不论是教育教学,还是阅读写作,不急于一时,而是细水长流。
没有一棵树,一开始就是树,它首先是种子,经受过寒冬暑热,才变得枝繁叶茂,长成一棵树。人生如此,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亦是如此,都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脚踏实地、慢慢耕耘、慢慢影响,经历时间,经历过程,慢一点,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