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体动物,一个人离群寡居总是倍感孤独。而幼小时你因无法自我料理而不得不依赖与仰仗那个把你带到世界上的人或身边人,总之是那个抚养者或照顾者。遗憾的是每个人都有创伤—集体的、无意识的、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总之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而当那个主照顾者有着严重的人格障碍时,你天空的灰色会多些,阳光明媚于你是短暂的。
很遗憾我也是那个灰色天空下长大的人。在我的原生家庭中作为女孩是个不该存在与出现的人。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理由是你是个“女人”,女人是属于外家的,长大后是泼出去的水,没生到男孩意味着他家绝种了,没有后代,因为只有千年的宗亲而表亲只有三代,并且女人又没有生产力(没力气干活),支撑不了家庭,我妈常说“生女儿有什么用?儿子再傻再笨也是留在自己身边,我就是苦死累死也心甘。”
所以作为女人,我是有原罪的!
但好死不如赖活,若不是绝望透顶谁又舍得色身去寻死?
你靠什么活下去呢?没有爱没有人照顾你,年幼的孩子拿什么存活?你得仰仗那个照顾你的人施舍给你爱,给你笑脸、给你饭吃,给你衣穿。冬天不冻死、夏天不热死,平时不饿死这已是最大的恩赐了,还想咋样?门都没有!所以取悦与讨好或证明自己是好的、是值得爱的便变成了生命的主旋律,直到现这成了魔咒套在身上,在无意识时这是挣不脱的枷锁!
在我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是缺席的,他常年在外奔波劳碌,听说是做生意。他大概一月回一趟家,每次不超过三天。但他在家时与我们姐妹的互动是极少的,只不过他从来没有呵斥或打骂过我们,他总是和颜悦色的带着零食与衣服回家。所以以前最盼望的事便是父亲回家的日子。温柔的、大气的、有见识的、帅气的、玉树临风的、有能力的、勇敢地,这是我对这个世界男人的最初印象。而这也成了我所向往的品质,长大后依这样的标准去靠近或选择男人。
只是那时的我包括现在大部分时段的我却没发现那时的自己便种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爱是不可得的,爱是无望的,这世上没人爱我,我永远是被抱弃的那人”。生成这些信念只因父母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下回分解)。
在被不恰当长时间对待之后,我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教授常说我不是,他说有妄想迫害症的人才是),一方面我渴望爱,一方面我拒绝爱。所以我永远都在求爱、找爱、寻爱的路上。吊诡的是我爱上的都是那种不可能给到我爱的人,或者说没能力爱上我的人。
在这条寻找“无望的爱”的路上我还要走多久?也许我习惯了苦苦!上了N年的课,接受了N个大师的教导,人生还不懂得翻新篇章,撞了南墙不回头的人叫什么?
愚痴是可以的,但不可一世愚痴,那叫笨到家,那叫朽木不可雕也。若因此失去整个世界,怪谁呢?自己若脑子进水了,就去手术,然后重新过活!长进点,世界没那么惨,你也没那么笨,闻思修多点改过便好了,人生可以重来,至少在你的下半生你可以活得色彩多些,明亮些、耀眼些、夺目些、宁静致远些!
不必自我打入十八层地狱,又有几个人不是活在地狱里?别人有的你没有,但你有的别人也不一定有。比如:良善、勇敢、聪慧、娇情、或装嫰。啊,张小姐,你是值得自爱与被爱的,不要蠢到见了棺材才掉泪。或者你可以学着去看到那些爱你的人,学着去接受他的爱,学着对爱你的人好一点。因为你是值得的,而他人也是值得的!
在每一个因缘和合里去了缘!愿你从此冬暧夏凉,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