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方宣老师把鲁迅与胡适放在一本书里,交错叙写两个人的一生。
第一次读这本书,两位大师从诸多细节对比着看,对鲁迅先生的景仰难免受影响。他们二人,成为好友时是双向奔赴的互相成全,渐行渐远之后,渐成敌人却是鲁迅先生一个人的独舞。
都说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胡适先生四岁父亲便亡故于他乡,余下孤儿寡母在异母哥嫂手上讨生活,大家庭居住在一起,踩低捧高是常态,对年轻的继母冷脸冷言也是常态,甚至父亲嘱咐给胡适读书的遗命哥哥们也并不理会,直到胡适太过聪慧村里族人都盛赞他,在上海经商的二哥才不得不把他带出去送学堂。
胡适童年的幸福,终结于四岁。但他有四岁之前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父亲是族人尊敬的三先生,是一位贤名在外的官员。当他终于不再东奔西走任了一个稍轻闲的官职,续娶了一位年轻的农村姑娘。父亲应是很疼爱小妻子的,在闲暇时亲手裁剪亲手写下千张卡片,教自己的小妻子认字,之后胡适略长大,也用这卡片学认字。
那样的时光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最幸福的时光吧。如果说他最终活成了儒雅敦厚的大师,这段可能并不清晰的记忆,是不是一个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