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六章):舐犊之情
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赞美孩子,让他越来越棒。请读《点亮心灯》第三十章。
三十.鼓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提示:
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求尊重和欣赏。
聪明的家长能使“哑巴”说话,愚蠢的家长会让神童变傻。
孩子奔驰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父母亲、老师和整个社会都应当自觉地充当他们的拉拉队,给他们高喊“加油”,并不断地给他们以掌声鼓励。
孩子的谎言和欺诈行为,源于大人的过分严厉。
赞美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扬起奋进的风帆,到达希望的彼岸。
母亲绝对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
南京有一位名叫周婷婷的小姑娘,先天性聋哑,其父周弘为治好孩子的病,不知走了多少医院,都无法治愈。然而父亲从不泄气,他坚信只要教育得法,一定会让女儿学会说话。在他无限爱心的感召下,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女儿渐渐地学会了说话。在他不断地鼓励和赏识下,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女儿上了普通小学,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最后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南京市请周弘担任了聋哑学校的校长,培养了一批婷婷式的智慧聋童。周弘先后在全国做过一千余场报告,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命运。周弘写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卢国侠说:我看过这本书,我被周弘的执着所感动。我买了一本,送给了一位朋友,改变了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使他原来认为已失去希望的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
八十年代初,卢国侠去内蒙,路过长庆油田,她看到一台台抽油机从地下抽出大量的石油。她想,石油在地壳深处沉睡了多少年,人类无法得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研究了地壳的形成,进行了大量的勘探才发现了它。然后人们又发明了钻机,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从地下将它源源不断地抽出来,经 过冶炼,提取了汽油及各种物质,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的潜能,也像石油一样,需要我们去发掘。方法得当的人,既省力又开采的多,还能提炼出有价值的物质;方法差一点儿的人,效果会明显下降;方法不当的人,不仅开采不到石油,还会造成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对孩子的教育,对大脑的开发,最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在受到鼓励时,脑垂体会产生大量的脑吗啡,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反应更加灵活,思维更加敏捷。当孩子听到批评后,大脑会处于封闭状态,拒绝接受外界信息,拒绝思考。所以父母的用语是否恰当,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当孩子开始学习系鞋带时,家长的说法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1. 你还小,别系了,让妈妈给你系。
(这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什么事都靠妈妈)
2. 你这么大了,连鞋带也不会系,还能干什么?
(唉,我完了。将来一定不会有出息的)
3. 孩子,你好好看妈妈怎么系,你一看便会。
(他会仔细地看妈妈的系法,慢慢地学会了系鞋带)
4. 孩子再来一次,妈妈相信你一定会系好的。
(得到了母亲的信任和鼓励,他会劲头十足的去干,下决心一定要学会系鞋带)
5. 你真棒,妈妈相信比这难的事你也能学会。
(受到了赞扬,坚定了他干事的勇气,他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退缩)
孩子不小心把盛满饭的小花碗打了。不同的父母也有着不同的说法。
1. 你怎么把碗打了,看老子揍你。
(恐吓,孩子极度恐慌,慢慢会胆小起来)
2. 你这孩子尽做坏事。
(我就干了这一次,怎么说尽做坏事。大人真不讲理,不如再打一个)
3. 这只碗是用爸妈的血汗钱买来的,你怎么可以不小心呀?
(孩子知道这碗来之不易,今后一定会小心)
4. 别怕,碗是怎么打的,给妈妈说说。
(本来有点怕,在母亲的安慰下心理紧张消失了,就说出了打碗的原因,从中汲取了教训)
5. 这么漂亮的碗,打了真可惜呀!
(对美的东西会倍加珍惜)
6. 过来,让妈妈看手烫伤了没有?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激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从此会更爱母亲的)
7、这次打了碗要总结教训,今后一定要端牢。
(提出了改进的方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一、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
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家长应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孩子,尽量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寻找积极的方面,不断地扩大积极面,缩小阴暗面。在这里陶行知先生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陶行知先生任小学校长时,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班的一位同学,他制止了王友的行为,并让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立即回办公室,这时他看见王友站在自己办公室的门口,陶先生立即拿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看来你是一个很讲信誉的孩子。”当王 友刚接过这一块糖果时,陶先生掏出了第二块糖果,递在王友手中。“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老师不让打人时,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懂得尊重老师。”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中:“我已经做过调查,你砸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是一个正直的孩子,勇于同坏人做斗争。”王友惭愧地说: “老师我错了,我砸的是我的同学,不是坏人,你打我两巴掌吧!”陶先生掏出第四块糖果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到此结束了。”这件事使王友终生难忘,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么极其平凡的一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高超的教育艺术。他引导得那么自然,表扬得那么得体,收到的效果是那么丰厚。他不仅解决了一件事,而且塑造了一个人。
卢国侠说:我崇敬陶先生,不断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注意发掘孩子闪光的那一面,让良性意念包围着女儿,熏陶着女儿,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二年级时,严婧手里抱着西游记连环画,问妈妈:“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书呢?”
“作家不仅勤学,而且苦练。他们从小就练习写文章,越写水平越高,最后就写出这么有趣的故事了。”
“那我长大了,也要写这么好的故事。”
“只要你爱读书,勤练写,一定能写出来的。”
“我爱看书,但不知怎么练写?”
妈妈灵机一动,就说:“从现在起,你每周先写一篇周记,坚持下来,就能写出很好的故事来。”
“周记怎么写,妈妈能教我吗?”
“写周记很简单,只要你把一周内,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事记下来就可以了。”
“这一周吗?”她想了想说:“那天我们五个同学在一起比赛踢毽子,我踢的最好,是第一名,我当时非常高兴。”
“那你就把这次比赛的经过记录下来。”
“好,现在就开始。”说着她就拿出一个本子来。
妈妈说:“第一行先要写年月日,星期几,什么天气。”于是她就在本子上写下了,1992 年 9 月 18 日,星期一,天气:晴。
“光写一个晴字就可以了,人家一看就知道你说的是天气。”
严婧用橡皮将天气二字擦掉后问妈妈:“再怎么写呀?”
“你先别写,先想一想。那一天是星期几?是哪几位同学?谁先提出比赛踢毽子?比赛的顺序和规则是什么?等,想好了再写。”
她想了想,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我们五个女生一起玩,王霞说咱们比賽踢毽子好不好,大家说好。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同学踢了 21下,第二个同学 18 下,第三个同学踢了 25 下,我踢了 36 下,第五个踢了 35 下,踢的最多的是我,最少的是赵丽。大家说谁踢的最少唱一支歌,赵丽就唱了。我比她们年龄小,还得了第一名,我很高兴,我今后还要和它们比赛学习,努力当第一。
不会写的字,她就用拼音代替,妈妈帮她添写了标点符号。妈妈看了后说:“婧婧,真了不起,不到七岁就会写周记了,还写这么长。不仅语句通顺,还很有思想,由踢毽子第一名想到要当学习第一名,有志气。”
严婧高兴的说:“我会写周记了。”
四年级时,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桥”的文章,妈妈带她到渭河大桥去参观。她们大概丈量了大桥的长度和宽度,数了桥墩的数,计算了半小时内的汽车流量,严婧又抄录了桥头的碑文,详细地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回来后她写了一篇《渭河大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大大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后来又写了《九 龙汤》发表在《少年月刊》上。
严婧七岁那年,一天中午妈妈从外面回来,一进门看见她正 在洗袜子,满地都是肥皂沫……妈妈高兴地说,婧婧长大了,会洗袜子了。妈妈一边表扬,一边开始收拾地面。严婧问:“妈妈,我洗净了没有?”妈妈说:“能动手洗就很好了,以后会洗干净的。”
二、把批评稿写成表扬稿
“成绩不说没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多少家长,把这句话当成至理名言。所以他们整天在找孩子的缺点,寻孩子的问题,他们认为,缺点消灭一个少一个,都消灭了,孩子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总是不断地数落着孩子,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想法,我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全身都是毛病,也就没了勇气、没了信心,破罐子破摔。
卢国侠说,孩子的优点就像天上的星星,越数越多,缺点就像地上的蚂蚁,越找越多。我们要想办法把批评稿写成表扬稿,这样他们身上的优点多了,缺点自然就少了。有一篇题为《一个母亲和她的三次家长会》的文章曾给了我深刻的启发:
孩子上幼儿园时,母亲第一次开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每堂课最多能静三分钟,你最好带他到医院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 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却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上课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家长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快。”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地多吃了半碗饭,并且第一次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 50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 49 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到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回到家后,她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说你并不笨,只要你再细心点儿,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你同桌排第 21 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亮光,沮丧的脸舒展了许多。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地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间长大了。第二天早上,没等人叫,儿子就提前起床了。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因为每次家长会上,儿子的名字都在差生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她也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主动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儿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一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他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你只要再努一把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在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他到学校去一趟。她有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很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掉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位母亲做的多好呀!她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只是调整了语言表达方式,就极大地激励了孩子。文章虽然只讲了三次家长会的情况,但我们从她的思维方式中可以猜出,她平时一定是随时随地注意着孩子微小的进步,适时的予以鼓励。假如她一字不漏地把老师的原话告诉孩子,或一气之下,打骂了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必将受到伤害,就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结果。
严婧刚开始学吃饭时,常在碗里留下许多剩饭,妈妈从来没有批评过她。有一次也许是饭菜适合她的口味,她用勺子把碗刮得干干净净,妈妈立即鼓励她,婧婧真的长大了,今天吃的多干净呀,以后能不能每顿饭都把碗刮的这么干净,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她高兴地说:“能。”妈妈说:“咱们拉勾好不好。”她们就拉勾了,从此严婧每次吃饭都把饭碗刨的干干净净。
严婧在小学,考试成绩从没进入前五名,她很不服气。后来她王伯拿来一份《光明日报》,上面刊登了南京市某小学校长,跟踪调查他们学校历届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表现,结论是 8—15 名的学生最有发展前途。严婧看了高兴地说:“我原以为我不行呢,看来我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了。”
升初中时,她的实力明显增强。到了初二跃为年级第一,又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学生干部。初中毕业后,西安中学招收 500 名高中生,她居 21 名,被录入奥数班。这期间她一直在 10—20 名之间波动,她似乎有点不甘心,妈妈告诉她,你们奥数班在 500名学生中,就是一个优秀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各有所长,不一定第 20 名就不如第一名。妈妈问过你的带课老师,他们说你的综合素质比较好,这就够了。千万别为那第一第二累垮了身体,这以后她便坦然了。
严婧小时候妈妈一直夸她是个优秀的孩子。慢慢让她有了优秀的感觉,无意中就用优秀的标尺衡量自己,力争更加优秀。有人说感觉怎么靠得住?卢国侠认为,感觉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当找不到感觉时,就会乱了方寸,一旦找到了感觉,就有了目标。
卢国侠说,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对孩子的缺点不能批评,但批评必须做到,一要客观公正,二要合情合理,三要与人为善,四要选好气氛,五要指出改进方向,千万不要盲目地乱加批评。
附:严婧随笔一篇
关于我家
爸爸、妈妈和我构成了一个家庭,坚固牢靠的三角形结构,是我最温暖的避风港。我的家就像一艘大轮船,每当轮船起锚时,大家各司其职:爸爸是船长,妈妈是舵手,我是船员。当船员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畏惧时,船长会告诉她,身为一个船员,勇敢应是她首先具备的品质;当船员把握不住方向时,舵手会给她指引,人生之船的正确航向;当船员面对袭来的暴风雨不知所措时,船长和舵手都会用自己的身躯守护在她的旁边,同时教给她与人生风浪搏击的方法……船员经历这一切之后,逐渐会由怯弱到勇 敢,变生疏为娴熟,慢慢变得坚强。船长和舵手对船员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已扎根于她的内心,影响着她一生的做人。
还有一个人,是我不得不提到的,他是我们这艘船上的“贵客”。虽然我们没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但我们之间却有着比亲情更浓厚的情谊;虽然那只是朋友的情感,但他所做的一切已远远超出了一个挚友的关切;虽然只是我的一个伯伯,但与我却有着弥足珍贵的“忘年交”……我无法用笔触记述曾经发生在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因为笔下的一切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会留下个敝帚画西施的笑柄。小时候,他像父母一样给我讲故事;童年时代,他如同导师般指导我的学习和做人;即使我现在搭在少年时代的末班车,求学异地,他也不忘以朋友的身份时时提醒我、鼓励我……我一直很庆幸身边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伯伯,有这样一位“大朋友”。虽然在他面前,我没有过只言片语,来表达我的感激敬佩之语,但对于这份亘古不变的友谊,默默无言也许是最好的表白。你说对吗?王伯伯……
我的爸爸、妈妈、王伯伯,他们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懂得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书,让我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们带我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让我接受大自然的熏陶。我遇到困难时,给我以鼓励,有了成绩时,他们与我一起分享,我做错了事,他们入情入理地帮我分析并指出改正的途径。他们希望我快乐、健康地成长,不为分数和排名所累,让我加强锻炼身体,保证睡眠时间。他们让我懂得了做人比求知更重要,他们让我多了一份别的孩子没有的经历,在他们那里我获得了无限的爱,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在他们身边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