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 ——<<朱子语类>>第9卷
世间事,确实无外乎两件,一是认知、二是践行。
到底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常常作为辩题出现。其实二者维度不同,特点不同,但都很重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认知即战略。
战略就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执行力越强,错得越离谱。
十年前北京的房子,腾讯的股票。可能远远超过十年的积蓄。有个段子说,有人十几年前,卖了房子全力创业,而且在创业成功的情况下,又成功把原来的房子买回来了。辛辛苦苦折腾一圈,徒劳无功。
顺势而为,做风口的猪。判断这个势或风口,就是认知。
以二战时候日本为例,日本就是一个典型没有战略观,但执行力很强的国家。
大历史大格局来看,日本必败。为什么?因为一战之前,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觉醒,各主权国家不再是帝王个人私产,单凭局部,有限的一两场战争胜负,割地赔款就能搞定,而注定了这是总体战,是拼尽最后一滴血的总体战。总体战拼什么?拼综合国力,拼资源。日本国家土地少,资源贫瘠,尤其没有战争重度依赖的石油资源。在争夺石油补给过程,被英美石油禁运而应激反应偷袭珍珠感,结果被胖揍一通。就算没有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日本注定是没有任何赢的可能性的。
认知的难与易
认知之难,难于它需要触及事物的本质。其实我们穷尽一生,都在认知我们与世界,与周围的人协作关系。但认知之易,又在于认知一旦建立,它就完成了,可以进入下一个认知迭代的循环。
践行是目的
但认知不是目的,不是结果,只是手段。
要达成目的,需要践行。
有些人对于国家宏观经济侃侃而谈,对互联网创新创业如数家珍,对商业前沿品评有道,天天马云应当如何如何,但他们从未行动。我们估且称之为“眼高手低”。
他们“知道”很多东西,不少还蛮有深度,但他们从未付诸行动,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是不确定性,要把握一个新机会,是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还存在错判的可能,毕竟这是未来的事情。
二是怕麻烦,人人都知道的东西,那是没有大机会的。但人少的地方,意味着没有流程,没有教程,需要自己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走出一条路来。比如前些年,有人说美股里好公司有机会,但相对A股的交易,美股要麻烦得多,甚至开个账户都得七拐八弯绕好久。
第三点最重要,就是践行是需要方法论的。
践行之难:需要系统方法论
我们的认知会转化为愿景。比如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创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愿景进一步具化为目标;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子目标,形成计划,计划的执行需要各种坚持,然后依照反馈进行调优,循环往复。
目标设定本身就很讲究。我们都知道smart法则,一个不精确的目标,或者一个错误的目标设定,往往会让行动不了了之。好比每年年初,我们都会习惯性的制定新年计划,然后过了一个月,该干吗干吗。晚上想来千条路,早上起来走老路。
究竟坚持靠意志力还是有方法?
如何设定一个好的反馈系统?
这些后续展开论述,都是不小的话题。
小结
认知与践行,是我们成就事情的两大根本命题。都很重要,都不容易。但认知需要先行,有人甚至强调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这也不为过,因为认知决定了方向,形成战略。但认知一旦形成,认知过程就完成了,但这还不是终点,需要把这个认知用于指导行动,达成目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一系列的方法论支撑。
所以,行易还是行难,维度不同,不好比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