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在宁波参加一个会议,下榻的酒店大厅有旅游宣传资料。我随手拿了一份,看到有介绍“天一阁”的,然后在地图上一查发现离酒店并不远,不到两公里。于是步行去了一趟“天一阁”,去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息。而对“天一阁”的所有了解也是得益于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时隔多年,再读这本书,读到“风雨天一阁”时,感觉很多的触动又涌上心头,好像又见到了一位老朋友。
文字和书籍是文化传递最重要的载体,但是其在传承中却异常脆弱。今天我们能读到的那些古文、诗词在遇到我们之前,你可知道它们经历了多少战乱和野蛮的洗礼,很多他们同时代的作品十之八九已经永远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更何况是原版传承下来的书籍。但是令人可悲的是,我们今天已经步入到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年代。读书甚至成了让人感觉很矫情很奢侈的事情。由于工作原因,也走过中国许多城市,无论城市大小,放眼望去,闹市繁华地段被“KTV”等娱乐场所占据,书店很少,如果有也一般是“新华书店”。并且进去后,发现逛书店的人也很少。
前段时间,有一个机会去了一趟欧洲。我对欧洲最直观的映像有两点:一是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保留,另一个就是书店的众多。难以想象,在一个国家人口还没有我们上海市多的“匈牙利”,他的首都布达佩斯最繁华的地段,书店居然每隔几步就是一个,并且书的价格也很贵,可以说贵到咋舌。一本普普通通的书籍换算人民币要一百多块钱,厚一点的将近两百块。之所以可以支撑如此庞大的书籍市场,是由于人们对阅读习惯的建立。而且周围几个国家也都一样。我和另一个同事从斯洛伐克坐火车去波兰,在列车上,我没事在各个车厢里走了一下,发现有很多人都是捧一本书在那里静静的阅读。在中国无论火车上还是机场,看到的都是低头捧了一部手机。
中国确实现在富裕了,但还是没有真正强大,甚至说离强大其实还很远。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民族,最终必将体现在对文化的信仰上。必将体现在文化和文明对国民思想的滋养上。如果有一天,我们普通百姓,发自内心比拼的不是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官,而是读了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比拼的不是家里客厅有多大拥有几套房,而是家里书房有多大藏了多少书;比拼的不是我拥有多少,而是对这个世界贡献了多少。到那时候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强大。
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