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走了?”我问突然停在路口、推着小车车送孩子上学的妈妈。
“我孩子突然不想走这条路了,他想走昨天走的那条路。”那位妈妈紧皱着眉头抑郁地说。
“宝贝,那条路现在有很多摩托车、电动车在走,我们步行、推车子从那走有点儿危险,现在你和你妈妈当火车头,我和豆丁当火车尾,开始向前吧!”我安慰下半身正从推车上往溜下,脚在地上摩擦、流着眼泪的孩子。
孩子撅着嘴巴,委屈巴拉的,她的母亲只得为他擦了眼泪继续讲道理,希望他能好好地坐在车子上。
看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沟通,我推着豆丁就先行一步。
我们走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后面车轮飞转的声音。那个哭闹的孩子和她的母亲追上我们了。
“我孩子远远地看到他一个同学在前面,又同意走这条路了。”那位母亲强挤着笑脸说。
“明天我就不上学了,明天,我就要和爸爸、妈妈出去玩了。”车上的孩子抽泣着碎碎念,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
“妈妈,我会想你的,妈妈我想你了,妈妈我在幼儿园会想你的。”
“好的,好的,我也想你啊!”那位母亲忙回应孩子。
到了学校门口,停好小推车,豆丁和那个哭泣的男孩儿都从车子上下来,一前一后进了幼儿园。
我和那位母亲站幼儿园门口看着孩子们头也不回,像个小木头人一样,机械地挪动着不愿意迈步的双脚进去了。
“我孩子每天早上就哭着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他是小声地念叨,一会儿说,不愿意上幼儿园,一会儿说,会想我的。我明白他的意思,但,我还是坚持、努力带动他来幼儿园。早上,我必须顺着他来,先得把他成功地送到幼儿园,坚决不可以凶他、吼他,不然他会大声的哭闹,那样我更崩溃。”送完孩子回家的路上,那位母亲哀叹着对我说。
“我们豆丁也一样,我也是一大早自己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唤起孩子对一天美好事物的幻想,才能让他消除起床气和对上幼儿园的抗拒情绪,确实得顺着,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害怕和抗拒是能够理解的,的确不能用恐吓威胁的方式强迫孩子达成我们的意愿,不容易啊!”
“他早上坚持不走那条路,停在路口往车下溜,我推不了车子,在那跟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我差点儿暴走,卡在路口,影响大家走路,还挪不动车子,给我急的。”那位母亲说罢,长吁了一口气。
“孩子大概是不想上幼儿园又没办法,索性,想要走那条路,绕个大圈,晚去幼儿园一会儿是一会儿吧!”我安慰她。
“或许是,小孩儿鬼点子真多啊!”
【感悟】:
1、融入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和勇气,而这世间,最应该给孩子时间和勇气的是孩子的父母,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陪他度过这段和陌生环境融合的磨合期。
2、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恐惧、害怕、抗拒的原因,然后协助他一一解决难点,给孩子鼓励和勇气。
3、允许孩子抱怨和哭泣,一个正常的人就会有正常的情绪。
抱怨和哭泣都是孩子表现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情绪,然后帮助孩子学习合理消解坏情绪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给自己减压。
4、做个积极向上的家长,为孩子营造健康、积极、乐观的氛围,调动孩子正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情绪,帮助树立孩子正向面对困境的勇气。
如何做一个好家长,还真是需要一直思考,一直学习的,教养孩子真的不是一件易事,每个孩子的秉性都不同,每天遭遇的事情也不一样,家长们需得灵活多变的采取各种方式应对、解决孩子的问题。
嗯,我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