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这唯美的文字,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它不仅写在我的笔记本里,而且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它出自我的偶像三毛之手。我是从小就读着她的文字长大的,她是我心中的女神。
我从没有去过沙漠,我也从没有真正见过沙漠上行走的骆驼。我脑海里所有关于沙漠的画面,都来自三毛,来自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在这种时候的沙地,总使我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体,好似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三毛生动唯美的描述,让我看到撒哈拉沙漠是多么的美丽。
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在与世隔绝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在许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烟似的的淡薄而不真实罢了。
通过三毛的文字,我看到沙漠虽然美丽,但它终年被狂风吹袭。这里生活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的女人也很爱美,这里的小孩也很爱吃。在这世界的尽头,长久的沙漠生活,使他们单纯快乐。
这里的小草是奇迹,这里的露珠是晨曦。这里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日复一日,单调无比。三毛笔下的这片土地,在我脑海里有多神奇,就有多贫瘠。那些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该是需要多大的毅力?
我常常会想,是什么支持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呆了这么多年?是谁让她适应这样与世隔绝的生活?是爱情!是荷西!
三毛在西班牙留学时,在一次圣诞节期间结识了在读高中的荷西。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虽然他间接和直接的向三毛示爱,可是三毛并没有接受,而是把荷西看作是比自己小的弟弟。三毛很快回到了台湾,二人的关系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三毛后来又再次去了西班牙,恰巧又遇到了已经高中毕业的荷西。有缘天注定!荷西对三毛关怀备至,不离不弃。荷西知道三毛是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任何别人觉得三毛做的疯狂的事,荷西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一起去往撒哈拉沙漠,在这里双双坠入情网,是爱情让三毛再也离不开这片没有花朵的土地。
三毛视爱情如生命,飞蛾扑火,只要幸福快乐。荷西给三毛写信,在信中向她求婚。信虽然很平实,但是三毛却看了快十遍,然后将信塞在长裤口袋里,到街上去散步了一个晚上,回来就决定了。三毛决定要跟荷西天涯海角一辈子,哪怕去流浪。
身边有荷西陪伴,三毛渐渐摆脱了以前悲观的思想,开始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并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字,集结成《撒哈拉的故事》。
后来三毛跟随荷西移居大加纳利群岛定居,在此期间二人的生活非常幸福愉快。对生活的满足和赞美时时出现在三毛的字里行间!
三年后三毛又追随荷西移居拉芭玛岛生活,不久之后荷西在潜水时意外身亡。这个晴天霹雳使三毛痛不欲生,心灰意冷,日渐消沉,对待荷西之死一直无法释怀。
她在文中写道,昨天发生的事情,终究不只是一场噩梦。每一次的清醒,记忆就逼着我,像在奔流错乱的镜头面前一般,再一次一次地重新经历那场令我当时狂叫出来的惨剧。我的泪,像小河一样的流满了面颊,我慢慢地走回去,关上门,躺在床上不知何时鸡已叫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地什么也听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泣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这是怎样的绝望和伤悲!此时此刻,重温三毛的文字,我忽然感同身受。这种感觉只有痛失亲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读着读着,我忽然就泪流满面。为三毛,为荷西,为他们凄美的爱情,也为我自己的人生。
1991年1月4日清晨,我无限崇拜的三毛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才48岁。当我得知三毛去世的消息,我正在读高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清晨很冷,阴沉的天空,飘着细雨,仿佛也在哭泣。那时的我在农村上学,我不知当时身边是否有人怀着和我一样的心情。我悄悄地哭了,第一次为一个从未谋面的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撒哈拉,但它永远都在那里。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三毛,可她已永远离开。
只有真正热爱她的人,才会读懂她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才会体会令她欢喜令她悲痛的爱情。虽然她已离开多年,但她的书,一直将我陪伴。梦里花落知多少?无数个夜晚,我睡前都会读她的文字才能安然入眠。
三毛不知不觉早已走进了我的生命,影响着我的人生。我现在坚持每天写一篇文字,无论梦想是否实现,我只想成为一个像她一样的人。夜深人静,她的文字总是猝不及防,触及我孤单的灵魂。她在天国,依然长发飘飘,依然美丽动人。她是我心中永远唯一的女神!
以文会友
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