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亮,楼下一声又一声扫地的声音响起,纯音乐放起来,我竟不知道如何写,码字正式开始了,凑字数。
不知园长如何的来灵感,日更《我们仨》写得细致,有节奏感,每天的所思所感,尽可能贴近现实,和内心活动,对话;不知杨绛先生如何在96岁回忆《我们仨》,把苦难的生活写得满满正能量;不知路遥如何写《人生》,把人物的冲突,内心活动写得如此透彻,不知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写到田晓霞的死去,他的痛哭,是如何有勇气让他持续写下去。
码字有时不得不面对没有灵感的时候,还得刻意练习…是的,《心灵旷野:活出作家人生》这本书告诉我们:
"手要不停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管对不对,礼不礼貌,合不合适,别理会后果。"
"告诉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忘掉程式化化的条条框框。"
"别想太多,忘掉一切杂念,抓住要害,直击痛处。你可能会哭,会笑,但不会死"。
我记得在码字《点滴记忆》的时候,就要求自己要把美好的一面写下,突出,尽量抓住生活中开心的事,不可写不好的事。
然而我却不知道码字具有疗愈的效果,最近学习的《镜子练习》就说,我们要允许自己有不好的,消极的想法存在,然后把它写出来,或者和别人讲出来,这样才能将它从内心释放,就像被子,要拿出来晒一晒,某个角落潮湿的地方才能在阳光下蒸发。
"我们向外看,看到了别人身上的好,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好,转过身来抓住自己的好,这就是觉醒。我们了解了真实的自己,我们成为一个完成的人,而不是分裂成彼此矛盾的两个人。"
此刻觉察到自己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有太多限制,所以无法放手去写,你的头脑中的第一个想法,第一个感觉,总想修改的更好,好让它为人们所接受。
如同人生,想法太多,限制太多,你总是要求自己做个头脑中想象的超人然而你只是个如同的人,你无法做自己,因此难以做到心之所向,勇往之前,全力以赴。
“写作,教会我们接受自己”,写实情,不要想着删,不要苛责自己,诚实正面的思考。
写的具体,详细,就算记录的是不好的事,如同记录情绪,即使心情不好,把它描述出来,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你会发现起伏变化的情绪。
写着写着,我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的原因了。
第一次写作时的开心,然后每天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写,然后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要写很好,很有故事,很有正能量,要站在主角的心理上写作,让自己描述得很到位,对自己要求高了,不正是束缚自己的最好证据吗?
我如何能够有这样超能力,站在不是自己经历的角度,做到感同身受?
当情绪变化,不由自主变得害怕,怕写得不好,影响读者,这不正是无法遵从内心第一想法的最好证明?无法遵从第一想法的写作,就如同不是真实的自己,苛责了自己,就会放不开。
允许生活原本的样子,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喜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