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工程”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国家的大工程了。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国家的哪个政策,我也无暇考证。但是上初中一年级开始,语文老师就提出这个作业要求。再后来,换了几任语文老师,这个提法和这项作业,都没有缺席。
那时,每个周六都会花上两三个小时完成这项作业,成语、诗词、美文片段还有周记。工作量其实也是挺大的,你需要去阅读,收集材料,在把喜欢的摘录下来。当然,大部分同学都是匆匆忙忙,胡乱摘录,以求能够敷衍过去。我是少部分认认真真的学生,老师也不吝大笔一挥一个优,以示嘉奖。其实我也不喜欢写作业,但是喜欢阅读,对于美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文章、精妙诗词,颇为喜欢。当然,更喜欢读一些杂志,印象深刻像《读着》《青年文摘》,喜欢《读着》里那些朴实动人的文字,喜欢《青年文摘》有趣的故事。奇怪的是,上过大学之后,再也没碰过这些了,也不明白当时怎么就读得津津有味。中学那会儿,读书范围窄,内容匮乏,老师就算荐书也是鸿篇巨著,如今想来也只有遗憾。
几年下来的积累还是有用的,起码写起高考作文来,组织语言技巧和素材积累都比周边同学好一些。写写读书笔记,看似比较笨的方法,需要总结,需要思考,很花费时间。于我而言还是受益匪浅。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幸运,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一种懒惰了。在找到更加高效的方法前,读书读技术文档,写写笔记,未尝不是稳稳妥妥进步的方法。用一句话说,也许合适,“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所谓“记忆”,就是记录和思考的过程,就是抵达“纵深”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