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在异地工作,出差不停,偶尔打个电话给父母,得知母亲因为吃了一个烂草莓,打了几天吊瓶。几年前,又得知,她因为吃了不新鲜的柿子,上吐下泄。
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她都懂。可是对于饮食,常常害怕浪费,以至于不管好坏,照单全收,吃坏了身体,却心安理得。
父母一生省吃俭用,每年回家,父亲总要历数他的“光辉事迹”。听后总觉得他们是自找苦吃,让好好的生活,变了模样。
很多人自找苦吃,是为了磨炼心性。也有很多人自找苦吃,完全没有必要,可他们却全然不知。
01
有些苦不必吃
《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帮丁元英保管一辆宝马。两人已是情侣,外出用餐时,芮小丹宁可出去打车,也不愿开这辆宝马,因为她觉得跟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相符。
丁元英笑着说她“着相”了,车的本质是代步工具,为人服务,若停在那里,只是摆设,又有何用。
有车时开车,没有条件,没有车时走路或乘坐其他交通工具。
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说,当年她考证时,早上让她父亲送她去,她父亲死活不肯,说是让她吃苦,必须自己去。
如今想来,她甚觉好笑。父亲想培养她吃苦耐劳的品质不可厚非,难道一次特殊情况,孩子就不会吃苦了吗?
吃不必要的苦,徒增烦恼。
受不必要的累,劳力劳心。
02
有些苦不该吃
一个博主分享一个视频:她妈妈每天吃剩饭。
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她妈妈就会把冰箱里剩的饭端出来,加热后吃掉。这样当天的新饭吃不完,第二天她妈妈接着吃剩饭,以至于每天都在吃剩饭。当吃剩饭成为习惯,吃新饭的人反倒觉得不好意思。
节约固然是种美德,可是为了节约,不顾身体,得不偿失。
父母的餐桌,很多时候,只有一盘青菜,春节寄去的食物,现在还没吃,晚上基本不作菜,草草了事。
公公婆婆生前,也很节约,生病住院时,心里想吃,却吃不下。在他们眼里,我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已然奢侈。
不让身体受委屈,该吃就吃,保持活力。不要用节约的美名压抑对美食的欲望,也不枉此生。
03
有意义的苦值得吃
有句话说:不吃学习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这种苦不一定是皮肉上的苦,不一定是孟子笔下“苦其心志,劳其筯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
这种苦可能与寂寞相伴,与孤独同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种苦可能与世俗不容,与大众相异。“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这种苦虽世事变迁,虽沧海桑田,依然君子求诸己,“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这些苦,意味着孤独,自律,反省,这些才会让自己更强大。
罗振宇说:在我们今天的丰裕社会,吃苦的本质,变成了长时间为一件事情聚集的能力。
当我们把吃糠咽菜,熬夜奔波,朝九晚五看作吃苦时,这种聚焦能力的苦被我们视而不见。而有意义的苦才能激励一个人不忘初心,不断前行。
人生实苦,别把不该吃的苦当高尚,把不必吃的苦当崇高,吃值得的苦,做值得的事,才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