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我做出让孩子在家待学一年的决定时,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在背后说,这孩子不上学,在家待一年彻底完了。
可是,当新生入学第一次考试,我的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的时候,有的人吃惊了。
一年级整个学年,孩子一直保持前几名成绩,老师奖励,学校奖励,家长羡慕,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二年级,成绩依然保持的不错,并且语数、美音、科学、体育均表现突出,被各科老师表扬。甚至班主任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也这么好。
傲人成绩的背后,正是我的不走寻常路。
在其他家长为孩子的作业、成绩、排名烦恼,为孩子报什么班纠结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规划,如背诵各类古诗、文言文,开始思维逻辑训练,物理化学启蒙等。
当然,不走寻常路的背后,自身也在努力。
我一直觉得学习要做长期的打算,教育更是长轴线。
最近悟道:“内卷”的背后是父母的认知。
有的父母也许是盲目的,没有规划,没有方向,只要自己觉得喜欢的合理的兴趣班,就给孩子报,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是否喜欢。这跟让孩子去替自己实现曾经的梦想没有多大区别。
有的父母也许是随众的,我曾经也是,大部分人报了什么班,也给孩子报,不管孩子是否爱学,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潜质,花了钱,效果也不好。
后来,开始学习,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学习,只有学习了,认知能力提高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为一时的成绩而焦虑才能真正的做好教育。
我的亲身经历:通过不断的学习,对于孩子、对于教育的方法、想法也改变了。让我明白教育是要做长期主义者的,不能只看眼前。孩子想要发挥其特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特点、优势去做规划,孩子喜欢,效果也好,亲子关系也更和睦。
其次,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去共情孩子,才能知道孩子有了问题以后该怎么去解决。
我家老二,在幼儿园一年多,没有学会拍球,对于拍篮球没有一点自信,要么说不会,要么就是抱着球不撒手或者坐球上,不敢拍,害怕拍。别的小朋友拍球的时候,她就玩其他的。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的评语:孩子除了运动方面弱,其他方面都很好,运动方面家长多引导。
可是,我只用了三天时间,让孩子对于打球从胆怯、不自信到敢于尝试,到自己主动说出去打球,再到一口气拍几十个。
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的事,只有自己上心,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只有自己有知识,才能给孩子树立自信,解决烦恼。
我很庆幸,在我最焦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我选择了学习,是学习让我重拾自信,也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启发。
现在最流行的词:内卷。
但“内卷”的背后,父母首先要“卷”起来,丰富知识,不焦虑不盲从,才能更好的辅助孩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