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大使OO戚(nwt176:你我他一起牛)
美国已故国师级人物布热津斯基,提出了称为【奶头乐】的【愚民策略】:
像安抚一个婴儿一样在80%的普通人嘴里塞一个“奶嘴”。即:政府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消磨“边缘化”人口的意志。让大众在“奶头”的抚慰下,通过把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乐不思蜀、丧失思考能力而又毫无知觉。
“奶头”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等;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娱乐八卦,播放真人秀和综艺节目,在加上信仰和鸡汤的灌输。
这样就避免了20%的精英与80%的屌丝间的冲突,让这80%的屌丝安分守己地接受他们咸鱼的命运。换句话说,彼80%安贫乐命,此20%高枕无忧。
看了这一段,你什么感觉?有没有被套路的屈辱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幻灭时代”来临》文中提到【精英政治理论】:
19世纪,面对当时勃兴的民主政治,两位意大利社会学家莫斯卡和帕累托“反潮流”地提出了“精英政治理论”。......1940年代,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版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再次提出了“精英理论”,也认为任何社会永远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社会永远是分化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与大众的。
之所以写此文,不是让每个人都努力去寻求变成精英。而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系。
确定自己有没有中了“奶头乐”的招,在鸡汤和各种出世信仰,犬儒主义对积极意志的消解,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生活中,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乐不思蜀、丧失思考能力而又毫无知觉。
你还觉得你的生活是顺其自然?不思进取是本性使然?不学无术无所谓?
一切被设计,有没有觉得细思极恐?
如果知道被愚民,你是选择接受继续埋头被愚?还是开始考虑不同程度的反愚措施?
最关键最有效的发力点在哪里?
要想真正搞明白活着,必须从人性底层出发,深度了解自己,深度了解世界,然后达成和谐。
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真相,先从被误解的【催眠】入手。
看过大型催眠表演的人,会很惊讶,台上一群人被催眠师催得东倒西歪,实际上,这是电视节目和催眠师的忽悠共谋。
就像魔术节目有个共识/共谋:不拆穿魔术套路一样(但互联网毫不客气的揭秘)。电视催眠节目,也不会告诉你,在节目之前,催眠师会仔细筛选。只有那些易受催眠的人,才可以上台。否则,催眠师很容易出丑,媒体也不会傻到乱来惹催眠师行业屏蔽。
这里其实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学和人性本质:【有一部分人,是容易/愿意接受催眠的】。这样的一个事实,是这个世界运行的一部分。
实际上,催眠不光是狭义的让人进入无意识休眠状态。广义催眠,也包括清醒状态的观念和立场选择和强化。原因很多:爱恨情仇,天然喜好,偶然因素...
一个通用的特征,是不完全认知,而且随着认知不完全度而变化,认知越不完全,缺陷越多,越武断,莽撞,偏差和偶然越大。
其实,【不接受催眠,其实,也是一种催眠】。如果模糊接受催眠是【迷之相信】。模糊不接受催眠不过是【迷之不信】的催眠而已。
社会学和人性研究表明,不管什么原因,有一部分人是【愿意接受催眠】这一个重要的人性基础,支撑了社会的运行,包括认知提升,商业,宗教/信仰,乃至政治。
同时,也给骗和恶的滋生和泛滥,提供了土壤。
而最大的根源就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动物性和基因激素的固然懒惰属性,耽误和束缚了。
了解了部分人接受催眠的本质,再来看算命。
自从摄像头,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后,在城市街头算命的几乎绝迹。有一次我们几个人遇到一个摸骨测姓的,有位同行的要算,我把百度搜的套路给他看,他看了之后,决心搞个恶作剧,把算命变成了一个反算命游戏,那个骗子一看遇到了硬茬,落荒而逃。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相术”师,从一个人的外在气质和状态,能辨出十之七八,但如果想从相术师,变成算命大师,只需认真琢磨以下核心口诀:
入门观来意,出言莫踌躇;
天来问追欲追贵,追来问天为天忧;
八问七,喜者欲凭七贵,怨者实为七愁;
七问八,非八有事,必然子息艰难;
士子问前途,生孙为近古;
叠叠问此事,定然此事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
僧道从清高,不忘利欲;
庙廊达士,志在山林;
一哥要狠刀,二哥要抛刀,三枣要跳蚤。
详细解释见链接《算命套路要诀》(这里套路列举和解释得比较精细了)
上述套路要诀琢磨差不多,如果有【不要脸骗钱】的心,就可以变身算命大师了。
通常,算命大师都是训练有素的心理和观察判断高手。都有几手快速建立信任的技巧。
但是,骗局之所以得逞,往往不是算命大师厉害,而是被骗的人,在算命方面的自我催眠。
没有辨识力,就别怪自己容易被骗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