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整体观 第十一章:有利无用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轮辐,共集中于车毂,就因为车毂的洞孔,车子才有用。揉捏陶土做成器皿,器具中空的地方,使它有用。开凿门窗,有了门窗空虚的部分,房屋才有作用。所以说“有”给了便利,“无”发挥了有的作用。
轮毂如果没有中心孔,轮轴无法穿过,即使有轮子,车也无法行走了。杯子若不是中空,就无法盛水了。房屋若没有门窗那就无法住了。反之,没有车毂,车也无法走动,没有杯子,也盛不了水。没有门窗,房子也是没有用。
这一章以辩证的角度来谈“有”和“无”的关系,讲事物的整体性。结尾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重点的提出了两者平衡的重要。事物要发生适当的作用,那“有”和“无”必须保持平衡。轮毂中心孔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杯子中空部分太大或太小都不好用,同样的,门窗太大或太小也不行。
俗语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现代医学也证明了睡眠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有了休息、睡眠,才有过后活动的精力。睡眠是“有”,给了身体睡醒后的便利,让醒后的身体,发挥了“无”的作用。但是,现代医学也指出,奢睡是一种病症,睡眠过多,反映了身体里面有问题。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每天睡眠超过九个小时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高于平均水平两倍。
太极拳大师王宗岳的《十三势歌》最后几段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遗叹惜。”仔细地推敲练拳的用意是什么?其实就是要益寿延年,青春常驻。一百四十字的歌诀,每个字都是意义深重的真话,如果不向这个用意而努力,那就枉费功夫了。这也是“有”和“无”的平衡,锻炼是“有”,而这个“有”,为不锻炼时的“无”提供了运用身心的便利。
有了知识,会为生活及工作提供便利。但是有了知识,要能够利用知识,而不是给知识领着走。若心里高傲起来,那就是背道而驰了。若让主观知识主导了生命活动,那就是古人说的“错认主人翁”。
有了钱财,那会为生活提供很多便利,但是若一味为了追求更多的财富而拖垮了身心,那也是把“有“和”无“的平衡给搞坏了。说个故事。
一天,一位渔夫躺在美丽的海滩上,他的鱼竿支在沙子里,他那孤零零的鱼线投进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浪中。他正在享受午后阳光的温暖和捕鱼的悠闲。就在那个时候,一个商人走在海滩上,试图减轻他工作日的一些压力。他注意到坐在沙滩上的渔夫,决定找出这个渔夫为什么要钓鱼而不是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和家人谋生。商人对渔夫说:“你这样不会钓到很多鱼。你应该工作而不是躺在沙滩上!”
渔夫抬头看着商人,笑着回答:“那我的报酬是什么?”商人回答:“嗯,你可以得到更大的网,钓到更多的鱼!”渔夫还是微笑着问同样问题:“那我的报酬是什么?“商人回答说:“你会赚钱,你可以买一条船,这将导致更大的渔获量!”
“那我的报酬是什么?”渔夫又问。商人开始对渔夫的问题感到有些恼火。
“你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雇一些人为你工作!”他说。“那我的报酬是什么?”渔夫重复了一遍。商人生气了。 “你不明白吗?你可以组建一支渔船队,环游世界,让你所有的员工为你捕鱼!”
渔夫又问:“那我的报酬是什么?”商人气得通红,冲着渔夫吼道:“你难道不明白,你可以变得如此富有,再也不用打工谋生了!您可以在这片海滩上度过余生,看日落。你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担忧!”渔夫仍然微笑,抬起头说:“那你觉得我现在在做什么?”
渔夫和商人,哪个”有“,哪个”无“?哪个找到了自己的平衡?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拥有的东西,而专注于我们没有的东西。 一个人所认为的“无“却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有"。这一切都基于一个人的观点认知。
孔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说出了得道高人的境界。而这个“矩”,则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要惠能涮羊肉,是不可能的,要身为朝廷命官的王阳明抗拒糊涂皇帝的指令,也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