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纲领性指引。《条例》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这既是对干部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提出的时代命题。在新征程上,唯有以“铁杵成针”之恒筑牢理论根基,以“庖丁解牛”之巧锤炼实践本领,以“百舸争流”之势激发创新活力,方能淬炼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以“铁杵成针”之恒,筑牢理论根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才能在复杂形势面前保持战略定力。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要求,党校(行政学院)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这既是“铁杵成针”的恒心所系,更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组织部门应紧扣这一主线,构建“专题研学+实践体悟”的系统课程体系,引导干部原原本本研读经典著作,在权威解读中把握核心要义,在结构化研讨中廓清思想迷雾。同时,要建立“学思用贯通”的长效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合调研、典型案例深度剖析等方式,推动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转化为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
以“庖丁解牛”之巧,锤炼实践本领。干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条例》提出,要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这正是“庖丁解牛”的方法论体现——既需洞悉事物肌理,更要历经千锤百炼。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治理现代化、应急处突、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等关键领域,创新“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复盘推演”三维培训模式。通过还原重大项目攻坚、基层矛盾调解、突发事件处置等真实场景,让干部在“沉浸式演练”中掌握政策落地的“火候”、群众工作的“分寸”、复杂局面的“破局点”。同时建立“实践学分”考核机制,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能力评价的核心指标,倒逼干部在“刀刀见真章”的历练中,练就“游刃有余”的真本领,真正实现“刀在石上磨出锋,人在事上练成钢”。
以“百舸争流”之势,激发创新活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条例首次将国际传播、港澳培训纳入开放办学范畴,要求干部“树立全球视野”。当前,部分干部存在“路径依赖”,面对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升级等新课题缺乏破局思路。对此,组织部需构建“创新赋能”培养机制:开设“数字领导力”专题班,除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课程外,还需邀请互联网企业高管分享转型案例,安排干部进驻政务数据中心实操演练,助力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将创新实践表现细化为考核指标,既把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对策报告作为评优依据,也将落地项目的经济效益、群众评价纳入考量,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干部在轻松环境中激发创造力,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蓄足奋进动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委组织部 奚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