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形式:
案例分析(讲授法) 交流互动(谈话法)
教学过程:
1.【问题询问】
出示课件:请问你和爱人吵架吗?
经常吵架吗?
是在孩子面前吵吗?
从孩子的情感角度想过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吗?
是的,也许有人说,吵架是家常便饭,没什么大不了,谁家不吵啊。但当我们真正看到夫妻不和睦对孩子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时,也许就该闭嘴反思了。如果你心存疑虑,那我就我分享一个真实的事例,大家一起看看孩子的表现。
2.【案例现象】
我班的一个男孩,大部分时候上课不听课,极少记笔记,也很少做题。课下作业,几乎不写。问他为什么时,他也是沉默不语,眼睛里却有着“我不学碍你啥事”的不屑,还有一脸的无辜和不满。
面对老师的督促和批评,他总是噘嘴,拉脸,厌烦,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也没有朋友,在宿舍也不怎么和同学交流。
偶尔交随笔,几乎每篇都是有关游戏的内容,且喜欢在每句话的后面加括号。比如,写完这一句,他会加上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很有趣?很爽?)(此处省略五百字,哈哈)(这很无聊吗?也许吧?)
他很喜欢回答开放性的问题,仅仅这时,眼里才有了生气,脸上才有笑容。
3.【问题分析】
父母间的关系,对他爱的缺失,让他缺乏安全感和爱的能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他都不愿真心交流,他更愿意活在小说和游戏里。
他很自卑,也很敏感。他是矛盾的,既不愿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又极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所以,语文课上他才喜欢自由表达的环节,因为背诵做题写字等方面他太差,没有让他值得炫耀的东西。其他作业他不交,随笔是他偶尔交的,且能写一篇甚至两篇。其实,随笔也是他心情寄托的方式之一。
这个孩子问题的根源缺少爱的滋养,安全感缺失,表面看来比较“冷血”,爱和被爱都是相互的,那些从小心里严重缺爱的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在与别人交往中,他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从而致使自己活得越来越孤独。
心中缺爱,就没有信任,所以对老师或其他人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他既接受又排斥。唯有家人的爱和信任才能激发他的内动力。
他爱玩游戏是内心十分压抑,无处释放的表现,从随笔来看他的内心是很孤独的,是渴望交流的。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大声背诵,都反映出孩子有强烈表达自己的欲望,想得到别人认可。老师和父母的角色相近,都属于权威的角色,从他对待老师的教育的态度来看,他的家庭关系应该不是很和谐,他与父母的关系应该是充满敌意的,父母对他的关爱是比较少的,内心是缺爱的。
4.【不良影响】
a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孤僻
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了一定年龄,本来就比较叛逆,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如果父母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心,性格方面变得更加孤僻,甚至缺乏安全感。
b不喜欢学习
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长期处于一个经常争吵的环境中,会让他们的心情更加烦躁不安,甚至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容易走神,不想去学习,最后可能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c会让孩子对生活失去希望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心理和生理方面也开始慢慢地成熟,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非常需要得到家人的关怀,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的争吵,就会让他厌烦人生,甚至会有着莫名其妙的想法,稍微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
d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婚姻不幸福
由于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就会让孩子长大以后非常惧怕婚姻,甚至不想寻找人生伴侣,十分担心结婚,以后就会出现和父母一样的情况。
5.【现象透视】
家庭不和睦一父母之间经常处于冷漠、情感纠葛、吵嘴、打架,甚至离异,而无心思给予孩子躯体上的爱抚、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亲近。致使孩子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关系能力的构建出现了问题和缺陷。
6.【方法智囊】
1.老师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学习、生活上的一些细节,给他心灵的温暖,让他感受到尊重和被爱。用随笔去和他取得心灵的应答,打开他封闭的内心。同时,鼓励同学们去接纳他,帮助他,让其心中有爱。只要持续不断地向他输入我爱你,用最大的爱与宽容让他感受到友善,他即便没有改变,也会温暖他,可能就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偏激。
2.和家长沟通,改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改变夫妻的婚姻状况,从而燃起他对自己的希望,对他人的信任,他才会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