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3月5日,阴历二月初三,壬寅虎年,惊蛰节气。
惊蛰,古时候最早叫做“启蛰”,后来到汉朝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的时候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解释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一响,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醒了过来,所以这个节气叫做惊蛰。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传说,雍正年间,晋商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记得在惊蛰的时候,吃点梨子,同时还能下火,这个时间吃梨本身就是一种吉利的方式。
三月份,全国的气温都逐渐回升,柳树等树木开始抽出嫩芽,大地一片和谐的绿色,万物欣欣向荣。在这个季节,可以多出去活动,可约上三五好友进行爬山等活动,
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
惊蛰节气适宜服用安宫牛黄丸。除惊蛰外,安宫牛黄丸还适宜在夏至、霜降、冬至等节气定期服用。具体的服用方法,养生专家建议,安宫牛黄丸可于惊蛰节气前一天、当天、后一天,每天1粒,3粒/节气,嚼服,或温水化开送服,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
春天卦象是雷、是动。所以你身边的风水、气场活跃起来,你可以来点主动的精神,把你身边的环境调理一下,把身边没有用的家具,垃圾,该清理的清理,该隐藏的隐藏,让不好的气场远离你。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收获自己的美好未来。
下面欣赏几首描写惊蛰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
《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舒岳祥(宋)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骤雨》
陆文圭(宋)
绛帐虚堂设,檐牙雨骤倾。
已过惊蛰日,未听候虫声。
向晚飞蚊出,偏工傍耳鸣。
山灵戏穷士,邀喝夜相迎。
《春晴泛舟》
陆游(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 游景仁东园》(节选)
苏辙(宋)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曹彦约(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张元干(宋)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菩萨蛮·春雨》
萧汉杰(宋)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忆秦娥》
范成大(宋)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惊蛰2022》
梓 健
又至惊蛰百虫出,
河涌石黛暖风拂,
人生如戏尘埃落,
折腾不出轮回屋。
下面是2020、2021年惊蛰节气时所作的小词,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应该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赋,片刻间的感触借词抒叙,也是人生之美妙的事。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