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准先生是一位美籍韩裔,他出生于韩国一个富裕的家庭,因为战争随父母先后到香港和日本避难,在东京大学学习作曲,随后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继续学习作曲。
在日本求学时受到了现代主义音乐的影响,在德国结识了激浪派艺术家约翰·凯奇,对于白南准而言,激浪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创作。凯奇可以说是改变白南准一生的人,凯奇的《4′33″》让白南准对东方文化的本质又有了新的体悟,他感觉终于可以抛弃对西方传统音乐的顶礼膜拜,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方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59年,白南准完成了他的革命性作品——《向约翰·凯奇致敬》,演出过程中他摔鸡蛋、打碎玻璃,最终砸了钢琴。白南准通过这种“行动音乐”,混淆音乐与表演之间的界限,像凯奇一样将演奏与行为艺术结合。
白南准到美国之后,结识了杜尚、小野洋子等人。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一个艺术黄金时代,掀起了一大波具有兴潮、创作力的艺术家群体,同时白南准抓住了这个好机遇。
1963年德国只有两个频道,基本上只作为政府发声的工具,每晚播出几个小时。白南准操控着电视图像,扭曲了电视中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直播画面表示反抗。
他很巧妙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东方元素——禅。一台运输过程中损坏的电视,被白南准旋转放置,成了《电视禅》。
白南准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电视佛》。由一尊佛像、一台电视和一个摄像机组成。摄像机拍摄佛像,得到的画面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上,佛像面对着自己的录像画面冥想打坐。在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的美国社会,白南准把这个家电用品当作媒介,开创性地将一种应用科技带入艺术的世界。
这个作品涵盖整个美国地图,每个州都使用一个视频来表现,这些都是凭借艺术家对该州的印象制作的。
1964年,当白南准来到美国后,不禁感叹美国巨大的高速公路系统。高速公路将整个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作品也通过霓虹灯和电视,有序的将美国呈现了出来。
众所周知,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激浪派点亮了白南准作为一名影像艺术家的潜能,帮助他完成从音乐到电子影像的创作转变。
我认为或许每个物品、每个人的存在都会存在影响,或许是一个讲座,甚至是一句话,谁都无法预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看来艺术是表达自己真实内心写照的一种方式,是一场没有声音的斗争。同时带有那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时代宝贵特征,与时间的痕迹。人类各种奇思妙想也在艺术中呈现,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