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区域游戏时,我在乐高和小朋友们搭建乐高。突然,在阅读区的刘走到我旁边,站着不动。
我本能地问他:怎么了?
刘没回应。
我继续问:想去卫生间?
刘用手指着嘴巴告诉我:张把他嘴巴弄破了。
我仔细看了确实嘴巴破了一点。我带刘来到阅读区,问一下具体情况。张说不是他扔娃娃,说科探区小朋友扔过来的。
又找来科探区三个小朋友问,他们又说是阅读区扔的,有一个孩子竟然一口说出是谁扔的。可是老师看到那个孩子一直在玩啊。(说别人的这个孩子似乎对那个孩子有成见,这不就是明显冤枉人吗)
到底是谁先扔的?
进一步再问:谁先扔的。
在问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撒谎,甚至推卸责任,甩锅,有的孩子在说实情。
刘的嘴巴确实是被张扔娃娃过程中躲闪时碰到了。科探区的被冤枉孩子确实也扔了,那是因为娃娃从阅读区被扔到科探区,本能地扔回去。后来,科探区其他两个孩子和阅读区玩起来了,互相扔,这就是后来出事的前奏。
这调查过程中,阅读区有个女生说,看到他们扔来扔去。但是,这个女生并没有告诉我们。
如果这个女生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我们及时制止或暂停游戏,那么刘的嘴巴就不会破了吗?未可知。
那么,娃娃从阅读区最先扔出来,到底是阅读区四个孩子里的谁?
继续细问了解到:刘和张是互相扔娃娃,刘在躲闪中碰到了,两人都有不对。
最后问出来是韩第一个扔的娃娃。
处理这个事情这么久了,韩一直默默无声。
或许是害怕,或许是其他吧。
这次事件涉及到阅读区四个孩子,最主要是三个孩子,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平时积极主动,不怎么调皮,可是,经历这件事,我知道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面。
这次事件还涉及科探区的三个孩子,他们大都是老师上一秒说好了,下一秒不知道说什么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
经历这件事,某种意义上说,大家都是一样的。
如果他们扔来扔去,刘的嘴巴没有破皮,或许这就是一场游戏,没有人会来告诉老师他们在扔东西。可是,事实是,出事了。他们开始找老师了。
在了解情况的开始,有人直接推卸责任,说别人做了什么,不说自己做了什么。
就像经上说:看见别人眼中的梁木,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刺。
时隔三天记录此事,也是在调整自己的眼光,这几天迟迟没有记录。
此时想到《乖小孩,大危机》这本书。
也让我深刻体验到:没有品格教育的教育是一种危害。
如果我们培育的孩子不会承担责任,只会出事推卸责任,这是很可怕的。
如果我们培育的孩子不会分辨是非,只会跟风盲从,不分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这也是很危险的。
如果我们培育的孩子只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别人,我们无法想象他们的未来是怎样!
盼望自己不是甩锅的人,盼望所培育的孩子也不是。
盼望真理之光照亮黑暗心灵,回转归向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