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有千万条,走哪一条才是对的呢?不知诸位是否为自己从前的某个决定而懊悔过?
如同史铁生说的那样,被自己十几岁时开的枪所击中。
或许,这也是很多人面对选择时,显得很痛苦的原因。生怕自己做错决定,影响自己以后,影响未来。
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说,十几岁时莫名其妙的那一枪,会导致二十或三十岁的“我”,走入如今的困局。那为何不能此刻也开一枪,或许命运的车辙会改变行驶的轨迹,或许到了下一个节点。
这个节点或好或坏,无论怎样,都好,这都是我们改变的契机。
我想相信下一个契机到来前,自己一定能做好准备应对挑战,一定可以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决定。
其实,对与错,是与非,很多时候并非如眼前所见这般。
比如,有人因贪睡错过了航班,却避免了一场灾祸。难道不能说,正是那个“错误”,救了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既然眼前的对错无法论断,那如何抉择,还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一直很奇怪一件事情,每当面临某项重大选择时,总会遇到好心人的“指点”。
或是亲朋好友,或是邻里乡亲。
不否认,对方的发心大约是好的。可他们的看法真的对吗?真的适合当下吗?
比如很多时候,与表哥、表姐聚会,总会提到外地工作的表弟。
餐桌上口径很统一,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觉得,表弟应该回本地发展了,再不回来如何如何可怕。
对此我选择保留态度。表弟一个奔三的大人,早已拥有独立且成熟的思维。对于自己的人生,不可能没有规划。况且人家在外地应该还算不错。
当然,表哥、表姐的担忧是出于关心。
只是他们忘了,人生是表弟的。没人能替他做决定,更没能为他的抉择买单。这样看来,建议似乎真的没什么大用。
我庆幸表弟不在,也庆幸这个被“劝说者”不是我。
记得几年前,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当时尴尬程度,不亚于批斗会现场。理由很简单,家人们不希望我去外地工作。
也是这样的环境,也是这些哥哥姐姐。
每每他们提及表弟,我便回想起当年。当年他们也是好心,可如今的我并不领情。
如果是现在的我,一定会回怼过去:我已经成年了,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意见请保留。
如今也只能说,底气来的太迟。
正因自己从前的不被支持,如今我很鼓励身边朋友,尽可能选择更大的舞台,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都不是机器人,不需要程序统一,不需要活得一模一样。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独立的思维。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都不尽相同。
适合我的,未必适合所有人。正因如此,我不喜欢给人意见,总担心自己的眼界会阻碍他人的选择,会影响对方奔向更好的自己。
啰啰嗦嗦说了这些,不过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活出自己,勇敢的做自己。人生有很多可能,没有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