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过去的每一个日子说声,再见:每一个日子里,有绚烂的朝霞,美丽的花朵,苍白的脸颊,亦有冰冷的雨点,也有午夜的狂欢和寂静的欢喜……是意料之中的喜悦,也是始料不及的意外,而这一切组成过去的一年时光,汇聚起来流淌过穿越过我生命的河流,是那么的汹涌澎湃而清晰无比。
生命是需要回望的,需要觉察的。这过去的一年,于我而言,是一场全新的体验,得大于失,喜悦胜于悲伤。
磨课,教研,磨课……这些似乎是上个学期工作的主旋律,行全乎于外,对于自己的生命状态而言,是热爱的,是兴奋且激动的,对于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似乎是缓慢而不可见的,尤其是关于大单元备课,从懵懂被批判到逐渐熟知,到对课型对大概念、大情境以及工具的使用(CSQ、KWL、量规、画廊漫步、笔谈、爆米花等),更加得心应手。
吴晓波在《预见2025》的年终秀上关于“工具”的观点:
“每一种新的工具的背后,更像是一套新的方法论。
新工具并不昂贵,新工具也非难学,难的是思维——第一,你知不知道你所处的行业出现了新工具;第二,你是否愿意试着使用它。
所以当我们用好新工具的时候,就会长出新能力,就能下定决心过好每一天。”
新工具意味着新思维,新方法,新能力,感谢那个孜孜不倦、不断地求索的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继续保持学习者的姿态,不断尝试,勇于犯错,长成新的自己。
最大的庆幸是自己一直没有放弃的阅读习惯,从学科共读到自由阅读,细数一下:
学科共读:《孩子们都喜欢的语文课》《认知觉醒》《教室里的正面管教》《项目式学习》《真实性学习》《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六顶思维帽》《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自由阅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的阿勒泰》《教育,成全生命之美》《深度关系》《陪孩子终身成长》《了凡四训》《认知驱动》(在读)《名作细读》(在读)
经由这些经典教育著作和文学作品,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也在和小伙伴的分享中对教育和生活多了一层思考和觉察力,比之前最大的不同是输出更多了,无论是分享还是讨论,都让我的思考更加深入了,也间接的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和思维。
朱文君老师在小古文培训的时候,说到:“人要有现世的朋友,也要有古代的朋友,还要有书籍的朋友。”
所幸,在书籍终于到了新的朋友,在生活也遇到了新的朋友,在滨州遇到了樊登、李蕾这样可望而不可及的朋友,在唤醒与擦亮我和书籍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冯丽娟老师、夏语瞳老师、丛言伊老师这样的朋友,参与他们的课程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对教育、对家庭、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还有村长、常老师、马校,身边的这些高人,也常常让我耳目一新,就像丑小鸭见到天鹅,油然而生的向往和崇拜。要成为其中智慧和美好的一员,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曾经的我对自己是苛刻的也是纵容的,现在的我,允许自己走在这样一条缓慢但一定会抵达的路上。
除了读的书和遇见的人,在经历的事中,尤其是走过的弯路和犯过的错中,那些印象深刻的傻事荒唐事,那些我常常想要忘记的“黑历史”,给了我痛苦迷惘,也给了我教训和反思,到底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到底要过怎样的一种人生。
歌德说:没有在长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现在,我可以笑着说,可以和我谈人生了,这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而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地修炼自己,觉察自己,调整我的节奏,琢磨我的光亮,捏塑出一个新的一天,这平凡的甚至沾满些许灰尘的每一天,就是我自己。
新年的目的并非是拥有新的一年,而是拥有一个新的灵魂。
我想此刻,没有哪一句话能比它更适合这个作为新年的第一句话了……为了的每一天没有“努力”,只有欣喜、平和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