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童年,聊祝“六一”节:童心永存。)
年少时,对于西安的记忆,似乎就是停留在鼓楼西北边的一个陈旧的宾馆附近的街道、西大街和浓密的两行国槐树开始的。
那时家父常住在西安的鼓楼脚下,为生产队采购物资,于是我便有了被带进省城去玩耍的机会。
对于睡惯了火炕的农家孩子,第一次睡到木板床上,实在是好奇的,夜晚,当我钻入冰冷的被窝里时,在唏嘘寒冷中而又表现出勇敢的表情后,就将衣服覆盖在被子上,在兴奋中慢慢进入梦乡;清晨,当我被叫醒后,吃到了被称为“甑糕”的米制品食物,那大枣香甜,米汁粘香,最后还要舔舔嘴角挂着的米粒。这是在乡间不曾吃到的美味佳肴啊。
半上午,我走出小小的宾馆,街上的行人不少,还有来往的车辆。对于陌生的街道,我只好慢慢地走着、看着,并记忆下特点,以免自己走丢了。走过鼓楼,来到西大街,路宽了点,破旧的街道显得城市的古色和不景气。我不敢多走,只是站在路边左右看了看,便返身走回了宾馆。
出于对钟楼和西门的好奇心情,在羞涩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自己既怕迷路而又想去看看这些地方。于是,父亲提醒道:走着觉得不对,就原路返回。说完,就给我找了一节粉笔,让我做好标记,但不要乱画。我心里就有了信心。
再次离开宾馆后,走不到多远,我就用粉笔在木质的电杆上写下“1”,然后继续前行,再在电线杆上写下“2”。绕过西门一周,又沿着原路返回,去寻找自己写过的数字。过了鼓楼,又绕到钟楼转了一匝,顺利回到了宾馆。在惊喜中,完成了独自在西安的初次转悠。
由此开始,我就以钟楼为中心,慢慢地渐走渐远了。
岁月的沧桑,冲淡了年少时的景色。然而每每提及到对西安的遥远记忆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自己怯懦中的智谋和勇气来。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于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