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的育儿书,你没看个七八本,一两本总是有了吧,可是为什么反而越来越纠结了呢,关于育儿这件事儿,随便拎出一个话题,大家都能在群内讨论个天翻地覆不可,简直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这热热闹闹的状况,可是悲催的是,作为一普通麻麻,要在海量的信心中屡清一条适合自己育儿之道,坦坦荡荡的带自个儿的孩子,这难度不低于做认认真真的写一次论文,而且这篇论文还是要修修补补一万次的那种。
作为了一个深究党,盲目听信别人说的写的,臣妾做不到啊,心里总是有个疙瘩,凡是必须追根揭底弄个大致清楚明白,再会拿去用上一用,拿到一本新书,如果有某些观念比较契合我之前的经验,我会乐滋滋的先看下去,其中一部分新的理念让我相见恨晚,我会先接受,再思考是否实用,如果还不错的话,我会再去运用看看,还有一部分的观念我深表怀疑,有些根据之前的经验和知识就直接摒弃了,还有些可能还会做更深入的查询和研究判断。
而我必须先感谢那一系列的育儿书,是他们开启了我的自我成长之路,从育儿工具书,到心理学类书籍,再到哲学类,甚至宗教类的书籍,我了解的知识和思考的深度越来越深,回过头再来看育儿类工具书,发现,其实那些个书的内容,更多的是“术”的部分,真正的“道”没法阐述,因为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的“道”,而只有掌握了根本的道才能够运用自如,不会发生今天看了一本书,恩,挺有道理的,明天遇到问题,就抛至九霄云外,或者是,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想生搬硬套一个方法然后发现怎么不顶用了呢,等等这些个情形。
昨天中午,给孩子准备晚餐的食材,突然觉得岁月静好,很享受那一刻,想想女儿会在吃晚餐的时候狼吞虎咽的说“妈妈,你做的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菜”,就会觉得很幸福。我的女儿总是不吝啬对我赞美之词,正如我对她一样,这个时候也许有的人会跳出来,啊呀,某本育儿书上不是说不要夸太多吗,的确是,如果你的夸是为了“控制”而夸,孩子是能够感觉的出来,正如我乐滋滋的在忙都要辛苦准备晚餐,因为知道孩子对我菜肴的赞赏并不是为了夸而夸,是真心的喜欢,也不是为了展示母爱的伟大,或者告诉女儿我为她做了多少,更多的是享受一家人坐家里吃晚餐的感觉而做。
所以,同一件事情,如果做出人没有做到“道”,只有表面的“术”,那是很麻烦的事情,与我而言,我的育儿之“道”就是,女儿和我交往中是否有爱在流动,当有爱的流动时,即使她埋怨我的啰嗦,其实她仍然能感觉到我的爱,而我也不会觉得她是真的烦我,但是如果没有爱的流动,即使我给她买贵重的礼物,她也仍然觉得是控制甚至是压力,而我对她的说道理的时候呢,也许是处于所谓的“爱”,但实际上,她感受到的貌似更多是控制。
还记得有一天,我和她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为什么,我偶尔大声对你说话的时候,你会这么的委屈”,豆豆说“因为我觉得你讨厌我”,“可是你知道我不可能讨厌你的,我怎么会讨厌你呢,你这么可爱,我最爱的宝贝啊”我向来很肉麻,她已经习惯,瘪瘪嘴继续说“虽然你这么说,但是你凶我的时候,我就是觉得你讨厌我”,我有一丝无奈,仍然极力试图想要让她用逻辑来思考这个以偏概全的问题“那你看别人家的父母,还会打孩子,那你怎么看”,“那我觉得他们父母一定很恨他们的小孩吧”,我的天,原来她就是这么简单的定义父母的关系的,她尊重也信任自己当下的感受,这不正是我教给她的吗。
不过还好,我知道即使那时她的感觉特别差,我也不担心我在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定位没法翻身了,我已经放弃要成为“完美妈妈”的那个自恋幻想了,而且我记得《爱的五种语言》里有一段话「在每一个孩了里面,都有个『情绪的箱子』等着被添满爱。当一个孩子真正感觉到被爱,他才会正常地成长。但是,当爱箱空了的时候,这孩子就会有问题行为。多半的问题行为都是由于「空箱子」的渴求所激发。」人类存在的中心,是渴望跟另一个人亲近,被另一个人所爱。平常我和她的交往有千千万万,我们的爱箱,总体来说是满满的,即使偶尔的“脱轨”反而是有益的,至少她也能从我身上真正的体会到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妈妈也不例外。
成长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你我都能继续在纠结,困惑,喜悦中前行,相信我,真实的妈妈比完美的妈妈更是孩子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