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起“节育环”,我“死机”了

有天在公众号看到一篇文章,主题是作者表达了对在某些视频软件上一些女性备注“已上环”的鄙夷和愤怒,写了节育环本身曾对女性身体、精神带来的伤害和痛苦,怎么能当做一种“暗示”或者“炫耀”的标签!

文中提到,节育环有有效期,需要及时取出,否则可能会“长到肉里”,那个时候做手术会有很多风险和副作用。我越看,心里越害怕。我在想:不知道妈妈体内是否有节育环?隐隐约约记得什么时候提过计划生育时候大家都要“上环”,那个时候太小,我也不懂,只知道它是用来防止女生怀孕。现在多少懂的多了些。

看完文章,我泛起冲动。我得问问妈妈这个事,万一她不知道节育环要取出来,以后影响身体怎么办?

打电话正好是中午12点多,接通后先问吃饭了没,妈妈分享她在二姨家,正在吃午饭。

“你们当时上节育环了吗?”

我说了两遍,妈妈听不懂。“给,你姨给你说。”

“你们当时上节育环了吗?”

我又直接生硬地问起来。想到可以补充说明“计划生育时期”这个主要词语,然而关键时刻脑子一片空白,一时居然想不起来“计划生育”这几个字,我艰难地说“就是那个时期嘛,就是很严那个时期嘛”。我觉得都快把自己搞蒙了,究竟是哪个时期呀,当时又想哭又想笑。越说不明白的时候,好像我越心虚,看完文章直接打电话询问的冲动一点一点消磨。

互相反应半天,二姨问是不是计划生育时候,那个时候都上节育环,后来取出来了,又让大家做了结扎手术。听到这里一是我觉得对话连上了,二是我的心瞬间放松。

我反复确认,“你们的都取出来了,是吧?”

“取出来了。”

“那个时候太严,让大家都做手术了。”妈妈在旁边补充。

更让我意外的是,二姨分享起邻村某个姨姨因为“节育环”没有及时取出导致肚子疼做手术……

我自认为对性脱敏,谈起相关话题比较客观无碍,不过当表达不清楚的时候,慌乱、紧张油然而生。(这可能是大脑和身体最真实的反应,因为话题比较敏感,所以“死机”了。)听到二姨坦然回应,不避讳地分享,觉得自己潜意识的担忧多余了。我很高兴自己有勇气询问,因为真的很担心。同样,我更高兴妈妈和姨姨她们的节育环早已取出,不会再出现后遗症什么的。

【小科普

1.什么是节育环?

在众多避孕方法中宫内节育器(IUD)俗称“上环”,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通常由不锈钢、塑料、硅橡胶等材料制成。

节育器主要是干扰子宫内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目的。宫内节育器根据种类的不同,其使用的年限也不一样,一般为5~10年。

2.上环了会不会长到肉里?

担心节育器“长到肉里”,其实是一种误解。通常情况下,节育器并不会“长”到子宫肉层里。

所谓的“长到肉里”指的是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节育器过大或者女性绝经后,子宫萎缩导致环位移的情况。

大部分情况下,女性不会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腹部胀痛、腰部酸痛等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或更换节育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