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儿子有时候总说眼睛疼,让我带他到医院看看。我们到了医院,挂了眼科,先测了眼压,眼压并不高,又去做了验光,检查结果:左眼1.0,右眼0.4,儿子近视了。
如果没有学习生活化心理学之前,我一定会管不住自己的嘴,把儿子埋怨一顿:让你不要老看手机,你不听话,看看,现在近视了吧?埋怨孩子一顿,作为家长,过了嘴瘾,却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直接把孩子推给了问题。但是现在跟着纪琼院长学习过之后,我明白了,我们往往会把宽容和理解给到外人,而把苛责、伤痛和委屈给到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而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往往因为感觉到太亲密了,没有注意到界限,没有注意到语言的表达,情绪的传递,让孩子无形中受伤害。
医生给出了科学的建议:先不用戴眼镜,可以滴点假性近视的眼药水,尽量杜绝一切电子产品,要多向远处眺望,多看绿色。离开的时候,我问儿子:“医生说的话,你怎么想的?”他对于自己视力下降这件事也很吃惊:“听医生的。”“妈妈知道,你也不想近视,那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计划,规避电子产品的使用,妈妈做你的助手,你看行吗?”我们很愉快地达成了约定。
接下来的日子,儿子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地看手机,提醒他的时候也不太情愿交给我。有时候我会忍不住起了情绪,随后就产生了情绪对抗,我突然想起来在“心时代”课堂上,院长讲过的案例“你担心吗?”,放在这件事情上,不就是“你关心吗?你心疼吗?”
我开始进行反思,这件事情的真相是:我真的关心孩子的眼睛,我应该表达关心,孩子采集到了我的关心,于是孩子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为了不让我担心他,他错误的行为才会越来越少。但是我明明是关心孩子的,而我却表达了愤怒和指责。孩子采集了我的愤怒和指责,于是孩子为了不让我愤怒和指责,他学会了撒谎。如果我继续因为他的眼睛问题,发脾气,指责他,他就成功地向我学会了如何愤怒和指责别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科学的家长而不是任性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