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提出:面对任何问题,大家惯用的第1选择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选择就是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冲突点往往就在于,到底是你的选项比较好,还是我的。因此,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史蒂芬•柯维指出,这时不妨考虑第3选择: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设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让双方都能从冲突中找到一条出路,称之为“第3选择”。
协同,是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式。
第三选择不是求同存异,也不是双方都做一个妥协,而且寻求一种更好的解决方式,达到双方都想要达到的目的。
第三种选择适用于家庭或者工作或者生活中,它需要我们跳出既有选择。
第3选择永远由自身开始。它由内而外,来自内心深处,来自自信与谦虚。它来自人们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衡量自身成见与偏见的自我意识。
我们要学会“同理心倾听”,并养成同理心倾听的习惯。
樊登老师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孩子或者老婆哭了,怎么去哄劝。我记得当时现场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樊登老师的一句话得到了很多人不自觉的点头:我知道你很难受。
这个案例很好的解释了同理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