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教的勇气

育儿是父母们永不凋零的话题,生活中的你是经常表扬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你觉得哪种方式对孩子长久地有用,有益?那你有没有听说过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来让我们进入本周的育儿分享。


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法

不管教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理论依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该书提出一个特别震撼的口号,叫做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就是不管教的勇气,让你尽量地放手,尽量地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法呢?

首先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大量的家庭教育,都在不断地重复?

小时候的自己,被父母教育:要好好读书,要上进,要考上好大学.......,父母对待你的方法有没有取得成功呢?你看着不得志的自己,再去回想小时候父母要求的这些(好好读书,考名校,进名企....)是对的呀,是我自己没听话,所以导致我变成这样。现在自己成为了父母,也觉得应该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觉得孩子也应该听我的,凭着一腔热血,希望孩子比当年的自己更懂事,更优秀,可是这可能吗。我们都是过来人,知道这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而已。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了呢?是为了让孩子达到自立。

判读自立与否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否能够独立地作出选择。

第二,是否能够独立地判断自己的价值。(老子说,君子为腹不为目。)

第三,是否能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这是我们教育孩子自立的标准,教育孩子尚且如此,作为大人的我们,有没有做到呢?一条条扪心自问,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些大人竟然还不自立,哈,我们并不孤独,所以真是育儿育己,感恩孩子,陪我们再一起成长吧。

那么,什么是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呢?

作者说,批评绝不可能改变一个人。总是挨训,被批评的孩子很可能会变成一个懦弱儿。根据阿德勒的理论,每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过程当中,都在努力地争取一件事情,就是父母的关注。当父母很少关注孩子好的事情,这个孩子表现得正常、好的时候,父母大都没有反应,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想办法,找一些你真的会关注我的事情来做。比如说磨蹭,话多,不学习,弯腰驼背,比如说眼睛近视越来越糟糕,这都是孩子去获得父母关注的手法。因为这是他本能的需要,他需要获得这个东西。所以批评不可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改变,只会让他把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加强。

有次吃晚饭的时候,儿子问我:妈妈,洗碗,擦桌子,叠衣服,每次给一块钱还是给一百块钱?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赚到钱?

我旋即一愣,已经不悦,人不大还挺财迷,刚想训两句,还是冷静下来。

我想了想,问他:“妈妈每天帮你们洗衣服,做饭,拖地.......谁给我钱啦?”

儿子嘻嘻:“嗯,我给你妈妈,我挣了钱,我再给你。”

我看着儿子:“我觉得我做这些事情是应该的,因为妈妈爱你们,爱这个家。在这个家里面,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你爱我们的家不?”

儿子似乎想了想,点点头:“妈妈,我爱我们的家,我不要钱了。”

我先吃好,儿子还在吃,于是把多余的碗筷盘子先收拾了洗。

“妈妈,剩下的碗的我洗就行。” “好的”我说。

哟,小家伙说话算话,吃好后,端着碗盘子过来,要求他全洗,我说合作,我洗第一遍,他洗第二遍。“不用,妈妈,我都洗,我之前洗过,洗的干净还没伤到手。”

儿子又抬起头,很认真的问我:“妈妈,你相信我洗的干净吗?”

被他的认真劲感染,我也很认真地回答:“是的,儿子,妈妈相信你。”

或许是相信的力量,果真,儿子踏实专注地干着这件事,趁着闲着的这个空挡,我赶紧叠放好了衣服,再来厨房,儿子已在收尾了,还演示给我看怎么洗,洗的亮晶晶。

嗯,真干净,我不断得给儿子点着赞。事后,儿子还不忘拿拖把拖干净溅到地下的水,不错,这事做的漂亮!

当我放下批评,去耐心引导,选择相信孩子,事情就已经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


六七岁的孩子,或许在几十年前,都能帮着大人做饭看孩子,但在现在这个孩子为王的年代,不说天天,只要经常,或者放假日孩子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实属不易啦。

批评不好,这个我们能理解,可不表扬,怎么理解呢?

作者提到,我们总是用表扬来驱动孩子做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到表扬的事情他就不去做,孩子衡量一件事该不该做,取决于这件事父母会怎么看,却决于有没有奖励,有没有排名,这些外在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没有,他就会觉得没什么劲,这就是表扬可能带来的恶果,也是提出不批评也不表扬的原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那要我们父母干啥子嘛?

首先应该清楚一点:孩子从来都不是为了父母学,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孩子是本着为了自己学的初心,他就会自己去学习,即便是失败,这个失败本身就是学习最好的机会。作为父母的我们,希望孩子能把我们之前经历过的所有的失败都跳过去,可是这现实吗?之前的我们大多也是被父母这样教育,考名校,进名企,做高官......等等,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成为我们的父母希望的样子?

如果我们能放下我们对孩子的执念,放手孩子自己去学习,期中考试在班里垫底了,或者中考没考上,是的,这让我们大人很难接受,但这也可能是对孩子很大的一个警醒,毕竟,这是他自己学习的结果,他可能会突然意识到,这段时间我的学习方式方法不太对,我换一种方式,再调整一下,每次都比以前得自己有进步,假以时日,慢慢积累,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而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经历,成长来的,这种喜悦是扎实有力量的。所以,人生有这样的挫败感并不重要,重要得是拥有能够追得上得能力。每个人得成长轨迹都是不一样得,这就是现实,所以让孩子知道,他的课题是他自己要做得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成长得过程。

为什么妈妈唠叨,孩子会叛逆?

唠叨会让孩子知道对也不去做,明明知道这件事是对得,还偏偏不去做,这就是叛逆。叛逆不是不小心做错,叛逆是我知道它对,我也不做。我就跟你对着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妈妈唠叨得好烦,不断的唠叨让孩子的自尊不断地降低,孩子痛苦,别扭,我舒服,所以,就故意地要伤害父母,这也是孩子获得父母关注得一种手法。

书里边告诉我们,能不能够想象一下,孩子生病,住院得痛苦场景。在那个场景里边,你最期待得是什么?是不是只要他身体健康,开心快乐就行,其他外在的东西都不再重要,哪怕学习成绩零都没关系,只有孩子能健健康康就好。是的,想起儿子两岁半时的一次高烧住院,当时我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快快康复,健健康康的就好。别再对孩子各种挑剔,接受孩子真实得一面就好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无可替代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真实的一面,是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无条件去爱这个小人儿,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那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要训斥,要平等对待。岸见一郎说,我们要做的事是谢谢你。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对的事表达谢谢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够感知到,这件事作对了,并且孩子也获得了价值感。比如说,孩子在博物馆观赏文物时很安静,我们只要说,谢谢你今天这么安静就好了。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很守游戏规则,我们只要说,谢谢你这么遵守规则,就好了。无需表扬或批评,谢谢他就好,因为这个是公平,平等的,就像我们和其他人相处时一样,其他人做对的事,我们也应该对别人表示感谢。这时候孩子的价值感,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接下来孩子怎么做,他自有分寸。

阿德勒说,一个孩子终身,所寻求的就是两样东西,一个叫归属感,一个叫作价值感。归属感是爱,价值感是感谢。爱能够给他归属感,感谢能够给他价值感,大道至简,所以我们要表示感谢,而不是训斥或表扬。

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失败的结果。现在是不是很多家长有意无意替孩子做着很多的事,帮他背书包,帮他整理书桌,帮他填写志愿,帮他找工作,甚至还要以自己的标准帮他选老公或老婆,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起,这样一路下来,这个孩子还有没有他自己?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知道即便这个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上了名校,进了名企,做着一份有面子的工作,但是如果这工作不是他热爱的,再光鲜的生活对他来说都是牢笼,他很可能会一辈子怨恨父母。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双方互相委屈,互相痛苦。知道这样的结局,我们又何必如此呢?所以,别再包办,别去帮孩子选择,让他自己的路自己走。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我们该做什么呢?让孩子知道求知之乐,让他开心,觉得有意思,很好玩,调动他的积极性,好奇心,他自然会追着知识学,比我们逼迫着学管用多了。

那对孩子我们就不管不顾了吗?不是,作者说,你要坦诚询问,把他当成一个大人,说出你的感受。比如,我最近一直没有见到你学习,我有点担心你。

孩子如果说,他就是不想学这么办?作者给出的回答是,我们也没办法。告诉孩子:好吧,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等你什么时候想学了,就好好学,因为人生是你自己的。这个时候,往往很多家长克制不住,会用训斥,逼迫或奖励的方式,硬推着孩子去学,用劲过大,常常适得其反,孩子失去了学习兴趣,反感厌恶了学习,很可能这辈子都提不起兴趣,这是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带来的结果,我们要吸取。

那如果你还是很着急,觉得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是没法调动,怎么办?

作者说,放平心态,孩子总会学习的,父母唯一能做的事,只有信任、等待、感谢。这确实需要很大勇气。

父母把这个不管教的勇气学会了,就会发现,其实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是不是轻松多了。

那我们干嘛呢?

过自己的生活,所谓言传身教,身教大于言传,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们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我们下学以后也一直在学习,在成长,我们身体力行学习并不是只是学校的学生做的事,孩子在父母营造的学习氛围里,学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相比那些,只督促孩子学习而自己从不学习的父母,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我们要赋予孩子勇气,用尊重、合作和感谢来塑造孩子。

相信孩子的生命力,每一个生命都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真正导致放弃自己的,是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

育儿育己这条道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给自己一点耐心,给孩子一些耐心,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携手孩子,一起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