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守护者》
清晨七点,小苏的手机在枕边震动起来。窗外阳光刺眼,蝉鸣声穿透玻璃,又是一个典型的滨江盛夏早晨。他眯着眼划开屏幕,交警大队政务通工作群里弹出一条@全体成员的通知:“防汛应急备勤分组已发布,第一组:王强、苏明(小苏)、李建军...” 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最高气温将达到40℃,但最下方那行蓝色小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午后到夜间有强对流天气”。他翻身起床,顺手把雨靴从床底勾了出来。
“叮”——又一条消息弹出,是大队长的语音:“气象台升级红色预警,第一组今天提前到岗。”小苏一边咬着牙刷,一边点开群里的防汛预案附件,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直接划到“隧道应急处置”那一节。
上午十点的马路像块烧红的铁板。小苏在滨河路口疏导早高峰时,制服后背已洇出大片汗渍。街角冷饮店的老板娘探身递来冰矿泉水:“苏警官,这天热得邪乎啊!”他道谢时瞥见城管队员正在检查沿街广告牌,带队的陈队长擦着汗喊:“老张,把三号楼的灯牌电源切了,焊点都晒变形了!这天气,东西都脆了!”
中午十二点半,政务通群里突然炸开消息。气象台连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小苏抬头望去,西边的天空已经堆起铅灰色的云山,厚重得仿佛要压垮城市,阳光被切割成碎片,挣扎着从云缝中透出几缕,无力地洒在楼宇之间。行道树开始不安地摇晃,叶片翻飞,落叶打着旋儿扑向路面,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将至的土腥味。
“哐当——!”一声巨响从街对面传来,盖过了呼啸的风声。只见“王记五金”的招牌狠狠砸在开始积水的路面上,铁架扭曲着横在人行道中央。三个穿藏青制服的城管队员顶着骤然增强的大风冲过去,陈队长对着对讲机吼,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滨河路17号...招牌坠落!请求清障车支援!注意行人!”他们刚合力抬起沉重的铁架边缘,暴雨的前锋便猝然袭来,豆大的雨点带着冰冷的力道,瞬间将他们的制服浇透。
下午两点零五分,小苏的摩托拐进高楼林立间的美食街。往日烟火气十足、飘散着食物香气的巷子,此刻如同一个巨大的风洞,两侧摩天大楼形成的狭管效应,将狂暴的雨幕撕扯成无数斜飞的冰冷银针。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整条街长达百米的中央隔离栏,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齐刷刷倒向南侧!五十多节蓝白相间的护栏在迅速上涨的积水中堆叠、扭曲,形成一条怪异的金属长龙。三名设施组的辅警正与狂风进行着艰苦的搏斗,其中两人用整个身体的重量死死抱住一根被吹得剧烈摇晃、几乎弯成弓形的隔离桩基座,第三人则半跪在浑浊的积水里,奋力拧紧固定螺栓,水花不断溅到他脸上。
“扶稳!加把劲!”小苏跳下车,顶着几乎让人站不稳的狂风加入战局。他的手指刚碰到冰凉湿滑的金属,一阵更猛烈的妖风突然掀开他的雨衣下摆,几乎将他带倒。四人同时怒吼发力,青筋暴起,才勉强将沉重的隔离桩基座重新插回预埋的孔洞。泥水顺着他们的下巴、脖颈不断往下淌。跪地作业的小伙子抹了把脸,雨水立刻又糊满了他的视线:“苏哥!这风邪门啊!气象台刚更新说阵风达到十级了!”
他们像拼装巨型积木似的一节节复原护栏。每当合力抬起一段三米长的栏杆,狂风就灌进金属空腔,发出低沉而诡异的呜咽声,他们的雨衣被风鼓胀,像一个个挣扎的气球。有一截护栏不偏不倚压住了一家奶茶店门口的促销旗帜,年轻的店员隔着被雨水冲刷模糊的玻璃窗,焦急又感激地朝他们用力竖起了大拇指。
下午两点二十分,天空被一道惨白的闪电彻底撕裂,紧随其后的炸雷震得地面仿佛都在颤抖。行道树粗壮的枝桠在狂风中疯狂舞动,如同无数条抽打的鞭子。“咔嚓!咔嚓!”令人牙酸的断裂声连续响起,前方两棵有些年头的梧桐树,粗壮的枝干承受不住风力与雨水饱和的重量,轰然砸落在路中央,茂密的枝叶和沉重的树干瞬间横跨了三个车道,彻底阻断了交通。
“滨河隧道积水已达25厘米!持续快速上涨!第一组全速前进!重复,全速前进!”政务通群里大队长的语音被又一阵滚雷淹没。小苏心中一紧,正要寻找绕行路线,却见三名穿着醒目橙黄色雨衣的环卫工人,拖着一台轰鸣的油锯,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瓢泼雨幕。带头的老师傅头发花白,动作却异常利落,他朝小苏的方向用力挥手,声音穿透风雨:“苏警官!隧道要紧!先走!这儿交给我们!”油锯的链条发出刺耳的咆哮,开始凶猛地啃噬湿滑坚韧的树干。与此同时,两名增援的交警同事已经麻利地用反光锥和警戒带隔出了安全作业区,他们橙黄的雨衣在昏暗得如同傍晚的天地间,成为最醒目、最让人安心的存在。
当小苏的摩托冲破重重雨幕,终于赶到滨河隧道南入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积水已经漫过了第四级台阶,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断枝、树叶、塑料垃圾袋甚至漂起来的外卖箱,打着旋儿涌向隧道深处。入口处的电子水位计闪烁着刺眼的红光,显示数字已跳至40厘米,并且仍在上升。路政抢险班的班长半个身子都探在一个掀开了井盖的排水口里,他抬起头时,脸上糊满了泥浆,只有眼睛还透着焦急:“不行!顶不住了!排水系统倒灌了!这两小时下了120毫米啊!百年一遇的雨量!”
“小苏!来得正好!”应急保障队的王队长踩着没膝的积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来,防水对讲机贴在耳边,里面不断传出各处告急的杂音,“三号泵车马上到,你们组负责协调抽水作业,务必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线!”
暴雨仍在疯狂倾泻。小羽这时也带着志愿者队伍赶到了,她的红马甲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指着隧道顶部不断喷涌出浑浊水流的排水口喊道:“看!排水口在往外冒水!系统完全超负荷了,得想办法先堵住或分流上游来水,不然抽的速度赶不上灌的速度!”
仿佛回应她的判断,三台橙黄色的重型应急泵车轰鸣着冲破雨幕驶抵现场,车体溅起巨大的水花。粗大的黑色排水管像巨蟒般被迅速卸下,盘踞在湿滑的路面上。小苏立刻进入状态,组织队员在危险区域架设闪烁的警示灯和反光锥桶,同时安排专人引导隧道内滞留的车辆小心翼翼地从应急通道倒车撤离。冰冷的雨水不断顺着他的帽檐流进衣领,但他已完全感觉不到,对讲机里此起彼伏的呼救声揪紧了他的心。
“先把水泵架在最低点!动作快!”小苏抹去糊住视线的雨水,嘶哑着嗓子指挥操作员将粗大的吸水管沉入浑浊的积水中。随着柴油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强大的吸力开始工作,浑浊的泥水顺着粗壮的波纹管,被强行抽送向远处地势更低的市政主排水渠。另一边,小羽带着志愿者们和部分路政工人,在隧道入口上游处争分夺秒地堆砌沙袋墙,试图减缓水流涌入的速度。暴雨中,每个人的身影都显得模糊而渺小,却又凝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6:50,持续数小时的疯狂雨势终于显露出一丝疲态,雨点变得稍显稀疏。小苏站在齐踝深的积水里(水位因抽水和沙袋墙的作用已开始缓慢下降),紧盯着排水口附近的漩涡,眉头紧锁:“不对,水位下降速度太慢了!肯定有杂物堵住了关键排水口!呼叫支援,需要潜水员!”
很快,两名穿着专业潜水服、背着氧气瓶的救援队员赶到。他们检查好装备,深吸一口气,便义无反顾地潜入那浑浊不堪、漂浮着各种杂物的积水中。就在他们下水不久,正在巡视隧道侧壁的小羽突然发现不远处一个嵌在墙内的配电箱下方,警示灯在疯狂闪烁!
“小苏!快看那边!配电箱!”她惊叫一声,拉着小苏就往那边跑。两人踩着没过脚踝、仍在流动的积水冲到跟前,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积水水面距离配电箱底部那些裸露的带电接口和线路,目测已不足十公分!而且水面还在轻微晃动着!
“立即切断这个区段所有电力!马上!重复,马上断电!”小苏对着对讲机几乎是咆哮起来,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急迫。几秒钟后,远处传来沉闷的“咔哒”一声闸刀落下的声响,隧道内本就昏暗的照明灯瞬间熄灭,连同隧道出口及附近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也一齐黑了!整个区域顿时陷入一片昏暗,只有墙壁上应急逃生指示牌和队员们头盔上的头灯发出微弱而坚定的红光。
“启动3号预案!移动信号灯!”小苏没有丝毫停顿,立即转头朝着装备车方向大吼。早已在旁待命的应急队员闻令而动,迅速打开装备车宽大的侧门。两台折叠式、顶部装有太阳能板的移动信号灯正安静地闪烁着醒目的待机黄光。这种配备大容量蓄电池的应急设备,正是为应对此类突发断电事故特别准备的。
小羽立刻小跑过去协助卸车。她的橡胶雨靴在积水中踩出急促的“哗啦”声。“小心台阶!注意脚下!”她一边提醒,一边伸手扶住正合力将沉重设备抬下车的队员。移动信号灯底部的万向轮在湿滑且不平整的路面上有些打滑,但四名训练有素的队员凭借默契的配合,还是稳稳地将它们推到了隧道南北两个路口的关键位置。
“北路口信号灯就位!调试完成!”
“南路口信号灯就位!工作正常!”
对讲机里接连传来清晰有力的报告声。小苏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看着新架设的信号灯立刻开始规律地闪烁起红、黄、绿三色光芒。交替的光束穿透尚未停歇的雨幕,在积水的路面上投下粼粼的、充满秩序感的波光。他下意识地按下秒表——从断电到恢复临时交通信号,整个过程只用了令人惊叹的2分48秒,比上周防汛演练时创下的最好成绩还快了整整11秒!
“幸亏上周刚全面检修过这批设备。”小羽凑近其中一台信号灯,用防水手电筒仔细检查着亮度调节旋钮和供电指示灯。她侧头看了一眼小苏,注意到他警用反光背心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珠,在移动信号灯强烈的照射下,折射出无数细碎如钻石般的光芒。
17:20,最后一台被困在隧道深处的轿车被拖车小心翼翼地拖离现场。几乎同时,潜水员也从浑浊的水底成功捞出了堵塞主排水口的罪魁祸首——一大团缠绕着厚重树枝和塑料袋的破旧编织袋。随着堵塞物被清除,抽水泵的轰鸣声变得更加顺畅有力,隧道内的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下降。小苏看着脚下不断后退的水线,终于敢掏出密封在防水袋里的手机,向指挥中心发出清晰的汇报:“报告指挥中心!滨河隧道主要积水已清除,障碍物清理完毕,预计18:30全面恢复通行!目前南北路口由移动信号灯管控,交通秩序良好!”
暮色低垂,灰暗的天空被城市的灯火晕染开一片朦胧的光晕。隧道湿漉漉的柏油路面终于完全显露出来,在路灯下泛着清冷的光泽。小羽蹲在路边,仔细检查着排水沟箅子是否还有残留的堵塞物,她湿透的志愿者红马甲后背,“志愿者”三个白色大字还在往下滴着水。小苏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冒着热气的姜茶,两人目光交汇,疲惫的脸上同时绽开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所有的紧张、焦虑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声的默契与淡淡的成就感。在他们身后,第一批放行的车辆正亮着灯,小心翼翼地缓缓驶入刚刚恢复通行的隧道,红色的尾灯在潮湿微凉的空气中拉出一条条朦胧而温暖的光带。
“气象台更新了预警,”小羽捧着温热的杯子,望着天边尚未散尽的厚重云层轻声说,“后半夜可能还有雷暴。”小苏点点头,胸前的警号在路灯下反射出沉稳的微光。远处天际,又一道闪电无声地划破云层,短暂地照亮了城市湿漉漉的轮廓。但此刻的滨河隧道里,明亮的灯光下,车流正井然有序、安全平稳地穿行而过,仿佛一道流动的、坚韧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