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明&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原创分享第178天
主题——换个角度看自律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应该做哪些事,比如减肥要少吃多运动,回家后应该先写作业再玩……最终却迟迟无法做出改变,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从根本上不想改变或者用错了方法,或者是因为我们的自律性不够。自律能力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是对于成功和幸福却很重要,我们要慢慢培养我们的自律能力。
有人认为,自律是一种具有消耗属性的能力,如果在一件事上花费太多自律,那么就会影响其他需要自律的使用,而且被消耗的自律只有在恢复之后才能再次使用。没错,就像游戏里的生命值,任何行动都要。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每到晚上就控制不住自己,明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还是忍不住刷刷到半夜?自控力是有限的,它就像邮箱里的汽油一样,总有耗尽的时候,所以每到夜晚,我们更倾向于去做那些轻松舒适的事情。对于孩子也一样,如果白天在学校里耗费了太多精力,回家就很容易放纵。
明白了这里的两个真相后。我们该如何改变呢?把需要改变的事情变成例行程序,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生成的。不需要用力就能完成的事。比如吃饭,穿衣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直到最后能够熟练掌握。仅凭惯性的条件反射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消耗体力。因此,很多事情的改变,只要我们把它们转化成例行程序,就不再需要耗费精力去维持它的形成。虽然保持例行程序不费力气,但是建立它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指令,这与我们常说的好习惯养成是相通的。规划也是自律能力养成的不二法宝,有了规划,我们就不必再说那么多选择。如果有足够的规划,我们就按规律做事,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例如,七天药盒是许多人的必备品,有了它,患者能更好定时定量的服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规划也是自律的一种替代品。这些固定的流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需要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达到自律的效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没有任何一种改变,可以一蹴而就,真正能够持久的变化需要花费时间,请做好充分的耐心和准备。下一节我们将具体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