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普法工作中,都凭借出色的创意“脱颖而出”。过去的一些普法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形式太过呆板、单一、老套,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直播带货式”普法出圈是相关职能部门的创新实践,普法效果佳,引起公众兴趣。
要想普法工作入心入脑,关键在于让受众易接受、有共鸣、记得住。 普法创新应从主体责任出发,持续增强普法工作重视程度和精准度;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普法形式,加强普法互动,持续吸引群众参与学法,主动守法;从长远来看,还要加强人才支撑,建强队伍,让普法工作的驱动更加强劲。
(1)压实责任精准普法。一方面,以“谁执法谁普法”为抓手,将普法工作纳入督查考核体系,定期对普法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持续压实普法主体责任。另一方面,针对性加强普法工作,根据青少年、企业职工、老年人、农民、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把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作为宣传重点,开展土地种植、妇女儿童保护、劳动权益保护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实现精准普法。
(2)积极探索丰富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社会热点为契机,以典型案例为依托,结合互联网流行文化,通过动漫、音乐等表现形式开发一系列普法产品,持续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官网、官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普法宣传主阵地上开通互动板块,并在线上普法活动中设置有奖问答、在线法律咨询等互动环节,把单向灌输变为互动交流,吸引群众线上学法。
(3)多措并举建强队伍。一是提升普法专项经费针对性,对文创普法、新媒体普法、阵地普法等工作加大保障,鼓励各普法责任单位通过专项招聘、院校联合等方式组建专业的普法团队。二是持续加强队伍专业性,定期对普法工作人员进行民法典、刑法等法律知识和短视频剪辑、新媒体利用等普法宣传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鼓励和引导法律专业人士加入普法队伍,以形成普法合力。
各地各部门都应当担当作为、与时俱进,强化普法宣传,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切实做到从“受众视角”出发,锐意创新,扎实推进优质内容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普法工作精彩纷呈,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全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更加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