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件事情。
含着筷子,我看着桌面上的菜,从锅里盛出来的那盘包菜堆成了山,这饭都吃一半了,它还是堆成山。
今天也不是第一次,加上前几天的观察,一个结论在脑子里呼之欲出。
事情要从妈妈上班开始说起。
妈妈本来是家庭主妇,家里大大小小的都是她在收拾。前几天搁家附近找了点活干,疫情当前,补贴家用。
作为家里的女孩,做饭这件事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跟老妈一样,每顿三个菜。最常见的包菜、上海青成了每顿必备。这猪肉涨价不能顿顿吃就拿鸡蛋、腊肠凑个菜数。
之前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每顿基本都能扫两个盘子,炒青菜、包菜啥的那空盘是常态啊。
好了,怎么到我做饭这菜还是原样啊。
不应该啊!
细细想来,这问题也不难猜想。
总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话放在家庭也适用。
随着年龄增长,我其实不怎么挑食了。前阵为了减肥,也只敢吃些素菜。老爸和弟弟估计也就象征性地夹两回,剩下的也就妈妈吃了。
说来好笑,我其实不太理解妈妈。
有一次她做了红烧鸡腿,一个盘子里四只鸡腿。正好咱家四口人一人一个,偏偏在我们三都啃完之后,她还是不下筷子。
我紧锁着眉头,有些生气。
拿起筷子便把最后一个鸡腿夹给她:“刚好,一人一个!”
只见她习惯性地往后一躲,
“不不不,你们吃,你们吃。”
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该吃吃该喝喝,也没亏待过自己。小时候爸妈每星期也会带我们去吃一顿肯德基,偶尔下下馆子,什么没吃过。
“你自己吃,我们不缺这点,都吃过了。”我有些不耐烦。
现在终于亲身体会到了。
吃饭的时候,你夹肉的频率仍大于你吃素菜的频率。你吃些素菜是为了均衡,换换口味。所以妈妈,就成了你口味需要的迁就者。
像我一样,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总把好吃的留给自己,很少把筷子伸进好吃的里边(除了给你夹)。你思索着家里的经济状况,想想也没到吃不起的状况吧。
对,可是青菜也需要人清盘,妈妈希望下一顿饭能让你们吃个新鲜口味。
我们厌恶她的柴米油盐、市侩圆滑,却也忘记她也曾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她经受住了生活的万般刁难、四海为家,最后也只剩下我们慢慢相惜、含英咀华。
没吃的那个鸡腿,她换成了几口青菜、几口白菜,或是豆角,或是其他。她换成了一个空盘,装点了下一顿的新鲜、嫩滑。她换成了不曾言说的爱默默呵护你的成长,家的成长。
那些我所谓的不理解的事情,太过年轻,过于幼稚。那些你抱怨着的,难堪着的,不过是你少年人的轻狂,是不曾为人父母的自我。
最后送上一段话,望共勉:
年轻人的圈子里流行这样一句话:“终其所有,我不过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我想,讨厌二字应该带个引号——曾经最不屑、最厌烦的样子,是后来生活教给我的善良与温柔最动人的模样。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像她那样。她非常温柔,就像一只鸽子;她也很勇敢,像一头母狮毕竟,对母亲的记忆和她的教诲是我人生起步的惟一资本,并奠定了我的人生之路。——安德·鲁杰克逊
谨以此献给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