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妈妈遇到一个困惑,女儿五年级了,现在学习没有主动性,一提学习,就说困累,一说玩儿就特别精神。妈妈跟我说:“眼看着她学习下降,我也不能不管她啊,有些家长就跟我说,家长必须盯紧了,有些老师也这么说。身为家长有责任盯紧了自己的孩子,她毕竟还是个孩子,自律能力没那么强。必须家长带着,让她养成好习惯,才能放手。所以我放手了一年后,看到她的退步,不得不又重新开始收手管教她。 ”
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不想对孩子太严厉,希望给孩子一些空间,但是发现孩子的行为出现一些问题,只好还是回到传统的“盯”上面来。虽然这样大人孩子都很累,但是感觉比不“盯”要强一些。
上面妈妈的话里面,我同意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然后放手。但是妈妈的问题出在没有养成好习惯就放手,而且认为好习惯是“盯”出来的。
在小学和初中的妈妈中间,一定要”盯着“孩子的呼声很高,似乎这是管孩子的唯一办法。
然而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好习惯不是”盯“出来的。
家长为什么会选择“盯”孩子?
一、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自制力不够。
如上面所说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自制力不够,父母不相信孩子会主动养成好习惯。然而盯着并不能帮助孩子培养自制力,是在培养“他”制力。被“盯”出来的孩子有一个特点,“盯”着的时候学习,不盯着的时候就放任自己。于是父母就又错误的认为还是要盯。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让你盯,等到初高中,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接受你的盯,开始叛逆,甚至完全放弃学习。于是父母觉得自己怎么养了这么个孩子,忘记了这个孩子是自己养出来的。
曾经一位妈妈跟我分享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父亲对她学习盯的很紧,作业写不好就会撕作业本。 她每天在父亲的“盯”下学习, 小学的学习成绩还可以。然而到了中学,父亲因为工作调动离开,没办法每天盯着她了。父亲也觉得她大了,应该不用管了。结果终于没人管了,她也不会管自己,学习到了初中下滑很多。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还是会认为,就是因为初中没接着盯。实际问题就出在,父亲盯了六年,也没有给女儿盯出一个好习惯来。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有在被盯的时候才回去做,不盯就不做,那么这个盯就是失败的。
二、被短期目标蒙蔽,因为盯能解决一些当下问题。
当下的问题就是孩子最近考试成绩下滑,要赶上来。于是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做习题、上补习班,直到孩子成绩有起色。如果一旦经过这种盯着,成绩有了一点起色,家长就有有了动力继续去盯。
然而从长期来看,这种盯着下的亲子关系,往往孩子感觉很压抑,无处释放。孩子感觉是在为父母学习,自己学习好,父母就高兴;学习不好,父母就不开心。没有内在动力,对于为什么要学习感到迷茫。感觉在父母眼里,学习是比自己还要重要的。 从长期来看,孩子会越来越讨厌学习,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对立。
从上面的两点我们看到了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问题。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上面这位妈妈采用了不“盯”给孩子自由,结果孩子的表现还是让人失望啊?
这里家长的误区就是认为只有“盯”和“自由”两种状态。实际上好的教育应该是在有限自由范围内,真正帮助孩子培养能力。
如果不“盯”,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与孩子一起讨论面对的问题。
“有关放学后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做?我们都可以安排什么事情?什么时间来做?”
第二、头脑风暴可以有哪些方法
家长和孩子分享各自对于放学后时间安排的想法。给孩子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如果孩子还小,没有太多想法,可以提供选择。
第三、选择一种方式,并开始实践。
双方分享各自的想法后,选出一个最后方案来执行。因为孩子参与了这个过程,会更乐于去行动。切记这个时候父母要真诚的聆听,而不是换个方式来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做法。 否则孩子能从沟通中感受到的,势必会不想再继续配合父母玩儿下去了,特别是青春期阶段的孩子。
第四、实践过程中,做一个观察员,及时反馈。
对于孩子做到的部分,给予认可。父母往往关注孩子没做到的部分,却忽略了孩子努力做到的部分。
对于孩子没有做到的部分,一起分析讨论没做到的原因,如何来调整。
孩子的计划可能在实际应用时有挑战,孩子并没能按照计划来安排时间。这个时候不是指责孩子做的计划不好,或者把管理权力又拿回来。而是借着机会,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两天,妈妈注意到你都是快9点才赶完作业,做到最后都有些着急。我们来看看可以怎么样来调整一下我们的计划,让你在睡前多一些休息时间呢?”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可以做好。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坚定自己可以做好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感觉孩子已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了,就可以放手了。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和善与坚定,和善是理解孩子面对的挑战,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坚定是确保孩子在安全合理的界限范围内,不会走太远。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21天,一个习惯成为潜意识需要至少90天。父母需要耐心陪伴孩子。 如果经历90天,帮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就不需要在未来900天,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天天盯着孩子了,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同时,这样的沟通方式,更有助于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好的亲子关系是共同面对问题的基础。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困惑,面对已经五年级的女儿,妈妈可以坦诚的分享自己看到的状况,邀请女儿跟自己一起来去思考如何来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并给孩子信任和陪伴。 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身教! 做智慧父母,不做“盯”着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