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近期,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引发关注。电影讲述的是癌症患者的家庭故事。
父母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高昂的医疗费、儿子病情反复的折磨,并没有击倒他们。但被死神环绕的少年韦一航的状态是非常丧,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孤僻、压抑、叛逆,生活中只剩下玩手机打游戏。
看到韦妈妈在停车场就几块钱而计较、在菜市场掰掉烂叶子,他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父母说的话,他不爱听时,就直接撂筷子走开;韦一航觉得自己特别不幸,怨天尤人,把自己过得丧的原因都归结为“上天就是那么不喜欢我,它只要一见我过得舒坦一点,就立马把我的生活调成困难模式”。最终,父母的日夜操劳,让一航觉得喘不过气:“你们这么不顾一切地来救我的命,只会让我觉得我是个负担。我一点都不感激你们!” “我再不逃出去喘口气,我还不如去死。”听到“死”字,从未打过他的爸爸,忍不住给了儿子一巴掌。
影片中,父母深沉的爱最终导致父子和解,解开心结。或许也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和青春期孩子渐行渐远。父母苦口婆心,孩子却爱答不理;父母倾其所有,孩子还嫌不够;父母积极努力生活,孩子却丧得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
“用力珍惜,积极生活,你将收获一朵奖励的小红花。”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中,培养懂得珍惜自己和家人并积极生活的孩子?
点评分析:
看完韦一航及其一家人的故事,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不仅仅是感动于韦妈妈与韦爸爸对自己孩子的艰难付出与真情奉献,也不仅仅是源于他们一家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打开心结、关系和解的惊喜与宽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韦父母的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积极且真实的生活,他们的命运是拴在一起的,最终打动一航的恰恰就是“真实”。
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即便是非抗癌家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争论之剧烈,沟通之窘迫,理解之艰难,是众多家庭会遇到的一个难题。
我想尝试为这种现象做一个注脚,其根本原因是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既言传又身教。最常听父母说的一句话是:“我如此付出与劳苦,完全是为了你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劳动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这就给孩子无形中戴上了心灵上的枷锁,用所谓的一种“爱”绑架了孩子的成长与未来。
一味从成人视角对孩子评价和分析并不妥当,我们应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以他们的判断来理解他们。当家长不再为了眼前的目的和利益而施教,孩子就会有机会、有时间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习惯,体验生命成长的真谛,他们的人格和情感才能够得到健康的培育。
中国式的亲情,是需要被“解读”的,它包了一层很不起眼的壳,耐心剥开,你才能看到它的柔软。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这种场景,当你一想张口说话,孩子就会马上说,别说了,我知道你说啥。感觉自己好像被孩子都看透了,孩子很讨厌父母的不厌其烦的空头说教。其实,这个壳就是“虚伪”,孩子最讨厌成人世界的虚伪;而柔软恰是“真实”,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事做人的真实,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是恰到好处的平衡,展示自己美好、真实的一面,而非一副“全然忘我”、“我的世界只有你”的悲壮。要留给孩子辨别的机遇,尊重孩子的观点与选择。这种展示可以是言说,也可以是珍藏。
父母与孩子共同用力珍惜,积极生活,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爱与尊重,父母和孩子也都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朵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