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牧野执导,徐峥、王传君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当年可谓是霸屏了朋友圈,影片以出色的题材和人物的刻画,探讨了种种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刻画困境的同时,更让人思考困境。困境中蕴藏着温暖与希望,让人感受到该片的人性力量,被评为“零差评”的国产良心片
病人的生存困境: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刚查出病那阵,天天想自杀,可孩子的出生改变了他的想法。为了活命他找到程勇让其帮忙搞到廉价的印度高仿格列宁,廉价药让他看到了希望。但不久程勇将卖药权转让黑心贩,药又成了天价,让吕受益这样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导致病情恶化。吕受益无法忍受化疗之痛,选择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吕受益真的舍得妻子和孩子吗?舍不得,不是因为不爱妻子孩子,反而是因为太爱舍不得拖垮这个家庭。吕受益曾经说过,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就不想死了。然而最后一个夜晚临死前看着自己妻儿温馨地熟睡着反倒坚定了自杀的念头。因为自己已经成了累赘。毫无疑问,吕受益既是致命病天价药的受害者,又是廉价药、走私药的受益者。
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药贩子程勇开始只是一个开保健品店的,前妻因难忍家暴而离婚,唯一的儿子将跟随母亲出国生活,父亲病重,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好靠卖印度神油为生,结果生意冷清,连租金都成了问题。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于是做起了印度走私仿制药的生意。初衷是为了赚钱,但因为仿制药价格远远低于国内正版药,无心插柳竟救了不少人命。走私之路当然不顺畅。警察开始找他,假药贩子盯上了他,正版药公司董事恨透了他。为了明哲保身,程勇让出代理权,拿着卖仿制药攒下的第一桶金开了公司,当了小老板。后来吕受益病之死令他愧疚不安,重操旧业,不为赚钱,只为赎罪救人,当真切地进入到白血病人这个群体后,他的蜕变和成长是惊人的,即使为此陷入牢狱,也要尽自己地所能救助每一个病人。
警察的法律困境:警察曹斌受命调查“假药”事件,作为执法者,他应该要无条件的知法守法,在法与理之间义不容辞的打击卖假药的犯法行径,后来经过调查,当得知市场上的并非害人的假药,只是没有文号的走私印度药时,他犹豫了。后来抓到了有走私药的白血病老太太,老太太拉着他的手讲述了自己吃正版药把房子吃没了,家人吃垮了的亲身经历时,他眼里透露出感同身受,随即他做主把抓的人都放了,再后来他与黄毛的追逐时,黄毛被大货车撞死,在医院里的他,接受程勇的打骂。回到警局后向上司提出腿出此案件调差。正如影片中曹斌的上司说的,作为一名专业的警察,作为一名法律的工作者,在面对问题时,绝对不能让情凌驾于法,但曹斌明显在影片中被情所动容。那他到底算不算是一名合格的警务工作者呢?
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药价这么贵,是药厂的错么,当然不是,制药企业并不是慈善机构,给患者提供研发和生产药物不是他们的责任,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药品研发投资巨大,包括金钱、时间、人力等各个方面。即使投入颇多,药品还不一定能研发成功。是药品毕竟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商品,而是拯救病人生命的特殊商品,制药企业在追求企业利益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考虑社会责任。
电影每一处转折都稍显老套。但仔细一想,才知这就是现实,残酷到几乎再无发展出其他岔道的可能。除了张长林,片中每一个角色的行为都出于正当且正义的立场。警察打击违规药品,义不容辞;正版药公司起诉仿制药,合情合理;穷人想要活命而购买印度走私药,情有可原。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是提出一个问题。这种亦正亦邪的主角以及界限模糊的道德观足够反映真实,以致于能揭露人生苍凉的底色,人性的自私与利他,并教人感同身受泪流满面,对人性矛盾和社会价值的融入,这是《我不是药神》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