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朱熹注解说:“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
子贡感叹说,老师的道德文章(文辞彰显出来的东西),大家都能听到。老师讲性和天道,大家就难得听到了。
从孔子的这段感叹,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平常主要讲的东西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没有太多深奥的。
所以论语其实是很多小孩都可以读的,为什么现在的人也可以读甚至会有认同呢?因为几千年来我们民族的文化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而更深奥、抽象的这些的东西,孔子平常事不讲的,所以大家也都不知道,而子贡知道,以为他和孔子讨论的很深入,他就能明白。
所以我们能感觉到孔子是怎么教学生的,他不是谁都讲一样的东西,他是对这个人讲这个,对那个人讲那个,不会把自己会的一股脑儿什么都讲出来,这就是真正有智慧,有真本事的人,能在教育的时候知道把握分寸,什么时候对哪个人讲是能产生效果的,而不是一味地输出自己知道的。
孔子成为老师的楷模,我觉得所有老师都要向孔子学习,任何教育心理学的东西其实不过如此,能真的做到孔子这样,无论古今,都是最高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