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王维。
王维曾写诗自比陶渊明,而他俩也确实都是田园山水诗的两座巨擘。
他们相同,但又不相同。
陶渊明是彻底地叛逆。
而王维更基于现实与理想的相对平衡。
王维一样有着良好家世的托底,他的父亲是是汾州司马,年少时就以书法诗画音乐等艺术才华闻名于京华,出入王公贵族的府邸,深受赏识。
王维一生沉浮官场但并不顺利,但他并没如陶渊明般决然离开,而是采取了半隐的中庸哲学,中年以后他在辋川买下了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亲自把它经营成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和创作基地,他人生中大部分的作品都出自这里。
比如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短短40个字,凝练至极、动静结合,
有听觉的由远及近,也有视觉由近及远。
一副静谧美好的秋日雨后黄昏图就在眼前,,
而世俗的尘嚣隐去。
这妥妥就是中国式传统美学的完美范本:
有天人合一的深远意境,有意在言外的留白,有动静结合的和谐融合……
如果《山居秋暝》是王维沉浸于自然山水中的忘我和宁静,那《终南别业》则是他探寻禅理的心灵之旅,正如其中最被大家传颂的两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自幼便深受佛教影响,他的名字就源自佛教著名经典《维摩诘经》。维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智慧通达。
王维晚年因安史之乱中被捕而不得不任“伪职”,更加心灰意冷,佛教禅理也愈加成了他的精神支柱,而后期他的诗里也体现了更多的“空寂”和“人生无常”。所以后世人称王维为诗佛。
比如他的《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
人的性格、经历和命运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提示和呼应中串联起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人生轨迹。
陶渊明、王维如此,我们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