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这首词是浑然天成,直抒胸臆,大气磅礴,气吞万里如虎,其风格类似于李白,但李白显然没有毛主席接地气,没有毛主席的王者气概。其实卞之琳的诗也很不错,易懂,有味道,浑然天成,流畅自然。其它同样的诗人雕琢的痕迹太明显。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和反动军阀的斗争将要展开。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沁园春•长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它起源于隋唐之际,兴盛于宋朝,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与音乐相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卜算子·咏梅》。每一个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这个词牌名就是这个曲词的名称,词牌就决定了这个词的字数、句数还有它的平仄声韵。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这个地方好像在西安长乐坊的东南角,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作品一开始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这显示了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几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峥嵘岁月稠”,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
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抒发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上阕为下阕抒情作铺垫,下阕是上阕主旨的升华。词的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毛泽东和青年时代的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奋斗、无所畏惧的革命斗争精神,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的情趣到人生的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遍”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化静为动,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色之深浓;“透”突出江水清澈见底;“争”写出群舟争相行驶,盎然奋进之动态,充满活力,活现出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击”有“搏击”之意,显示出鹰的强劲与矫健;“翔”本是写鸟的动词,用在此,写尽了鱼在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的状态,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竞”写出了秋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旺盛景象,气势磅礴,意境开阔。真是一字写尽天下意。
“秋天”在很多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这首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