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些。
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时,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
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宗耀祖这些累人的事。
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㈡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放在了哪儿。别自欺欺人;当生命走到尽头,只有时间不会撒谎。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干净些。
人要是累得整天没力气,就不会去乱想了。
人都是一样的,手伸进别人口袋里掏钱时,那个眉开眼笑;轮到自己给钱时,一个个都跟哭丧一样。
人死像熟透的梨,离树而落,梨者,离也。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宗耀祖这些累人的事。
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㈢前几天看一档电视节目,讲的是一帮配音爱好者独立弄了一个网站,专门在网站上传自己那些玩票性质的配音作品。一开始,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娱乐,顺便互相切磋切磋配音心得。但后来,随着他们配音技术的日渐精深,还真的有专业的影视剧组找到他们,请其担当正式的配音。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我大学时隔壁的一个女生,她的声线也可谓百变,时不时为我们学一段动漫或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总能学得惟妙惟肖。
当年我们也曾打趣让她干脆去做配音演员,她却总是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要是当年上的是播音专业之类的,或许还沾点边儿,可现在看来,这辈子算是没戏了。”我们也都只能惋惜地摇摇头。那天,当我看着电视,心里不禁想着,如果我的那位同学也能看到这个网站,或许而今也可以走进录音棚,圆她的配音梦了。
其实,即便是在讯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会有很多人因为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对口,而不得不心中抱憾,颇有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扼腕感。比如我的一位前同事,大学学的是英语,但其实,她对园林花卉比对26个英文字母更有感情。每天上班途中,她都会拍上几张看到的树木或花草,然后传到自己的空间里,并且专门为这些照片建了个文件夹,叫作《植物日记》,日日更新,从无间断。有时候她常常会感叹,自己当年应该去林业大学,现在就可以每天专心地种树养花了,不然她再喜欢那些花花草草,也肯定拼不过那些学了4年园林专业的学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她的这项爱好,也只能成为爱好。
放眼身边,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幼年时就对某件事情有了明确的渴望,通常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于未来还是一片懵懂,但是当自己终于明白内心喜好的时候,却已经为时晚矣。专业往往成为孙悟空画出的那个圈子,里面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而稍微踏出一步,都算是僭越。于是很多人都曾感慨,自己当年懵懂的选择,便与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擦肩。
但是,好在这个世界总是在变,就如那些配音爱好者得以从玩票成为专业的配音演员一样。我们的很多爱好,都可以找到另一个出口,以便让自己距离心中所爱能更近一点。还是拿我的前同事来说,她之所以成为“前”,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巧合。一天她闲着没事干,就在网站上顺手刷新了一下自己的简历。结果不出一个星期,就有一家杂志社给她打来电话,问她愿意不愿去他们那里面试英文编辑。原本同事没有跳槽的打算,刚要回绝,但一听对方的单位名称,立刻就答应了下来。那是一家专业的园林杂志,虽然圈子小众,但是却很权威。同事心想,既然在哪儿都是干,何不去个自己更喜欢的行业,这样工作起来也更舒心。她于是果断地去面试,并且最终获得了那里的offer。现在,她的《植物日记》里内容更丰富了。而最让她得意的,便是能和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整天打交道,学习自己以前想了解但却无法走进的领域。
专业有时候确实会和梦想产生错位,而且会让你失去实现一些愿望的资格。可是,通往目标的路又何止一条,失去了走直行道的资格,殊不知绕一绕路,却依然可以曲径通幽。记得以前在报社时,同办公室的一位记者去参加一项活动,回来后就向我感慨,说满场的媒体,新媒体就占了一半,而且这类媒体派出的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跟其中一个人聊了几句,问对方之前是学什么的,对方说是化学,同事就惊讶:“那你应该去实验室啊,怎么来了这里?”对方说,自己原本确实是去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每周他们都要写工作报告,因为自己报告写得好,所以只要一有稿件,上司就会派他去写。后来因此被宣传部门看上了,干脆调去做了企宣,期间学会了不少最新的宣传手段。之后,跳到媒体也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譬如新媒体这样的情况,很多行业的出现,远比专业的设立还快,而当机会来临却没有直接可以圈定的目标时,离它最近的人便成了最佳人选,年轻人在进入这个行业前,也必定各自走过一条曲折的路。
我曾经看到过不少大学中的学子,直到快毕业的时候才感到被自己的专业所困,但此时已经过了可以调专业的阶段,因此不少人便只能叹息一声,就此彻底绝了自己的念想。其实,何必轻言放弃呢?有人拿着直达票能到的地方,你转几次车,也一样可以到达,哪怕比起他们,你的梦想不能100%实现,但是当你尽量接近它的时候,哪怕只完成了80%,便已称得上是胜利。
这世间的事比我们想的要兜兜转转,总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拐弯,然后拐着拐着,你就会发现:“咦,这不是我最开始想去的地方吗?”
大胆做你想做的梦,别因为你现在所学的并非心中所爱,就泯灭了那份理想,也别因为你现在所做的事,还与梦想存在着距离,就觉得此生在这件事上无望了。只要那份热爱不灭,你总能找到一条接近目标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