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女儿在学校参加月度作文比赛写了一篇作文,得了4.5分的高分,回家后兴奋的跟我分享,我内心也挺高兴的,就拿过作文欣赏。看完作文,孩子的作文表达确实有一定的进步,错别字也少了,整体有真实感,主题也比较明确。但是,其中还是有些词刺痛了我。“妈妈生气的说”“发抖”“伤心”,也许孩子在用词上还不是那么准确,但这几个词还是足以说明了孩子的心情,而我在不经意之间的“发怒”表达或者生气,已经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深层次说,也已经伤害到了孩子。如果,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伤心的被迫接受,不知道我还能“教育”多久。这样的教育不可取,想想,还真是有些害怕,怎么自己就变成了这样的妈妈。
我自己的习惯是比较有计划性,也是喜欢提前完成事情,且比较注重效率。在升入三年级后,在学业量加大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些习惯对孩子来说,需要加强并执行。一旦遇到作业拖拉的情况,一旦遇到作业效率太低的情况,我就变得急躁不安,就不停地去督促,自己也容易发火,就觉得怎么说了很多遍,就是不能理解老妈的用苦良心呢?
现在看来,急,急吼吼,应该是最没有用的办法,吼了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反而形成心里压力和阴影。这些,将来可能就会堆积成直接的逆反。孩子作文最后,还是出现了一个“温柔”的妈妈,这应该是孩子最想要的吧。
好吧,从今天起,不要着急,要做温柔的妈妈。要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坚持灌输的效率,计划性,在孩子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成为良好的习惯。当然,这个习惯不应该是强逼出来的,催促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的发动机真正领悟和接受的。也希望我自己这个妈妈继续修炼,学会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