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天分为三个版块,娱乐、工作和学习。
工作的时间是必要的,也是固定的,所以,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是互斥的;
增加娱乐的时间,会压缩学习的时间,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无聊,为什么会无聊?
因为,娱乐超过了娱乐该有的时间,又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娱乐,但是又不愿意进行学习,这种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无聊,因此最佳的选择就是在无聊的时候学习,既可以让自己成长,又可以让以后的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们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
如何才能更高效的学习?
今天起来看了一篇文章,总共花费了20分钟时间。
也就是每天花一个半小时可以看完李笑来专栏一周的内容。
这样下去,坚持52天,一整年的专栏就可以完成。但是我这个专栏已经订阅了一年左右,还没有完成,这就说明我每天基本的学习时间,一个半小时是没有达到的,连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都没有达到,期望自己有很大的进步,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是无论如何不能压缩自己的学习时间。
如果自己因为各种事情,将会有所耽搁,如工作的原因导致学习时间不够,那就要想办法,要么早起,要么晚睡,也得把学习时间保证足够。
并且在学习的时候尽量专注,尽量一个人安静的学习,集中注意力的思考,这样的话,学到的东西才能充分的理解,不至于学了和没学一样。
每天的碎片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学习的另一方面是追求学习的成长率,今天要比昨天学的更加优质。
我曾经总结的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的阅读速度变得更高效,我说过,人刚开始阅读。
都是读的很慢的,但是由于大量长期的阅读,偶尔会一不小心触发自己某个高速阅读的开关。
下次又会回归普通的阅读。但大脑已经存下了一个高速阅读的链接。以后在经常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又会碰到这个链接,又会进入一个高速阅读的状态,如果这个高速阅读的链接被经常触发,它就会变得成为大脑中的一个常用链路,就会很容易被提取,很容易被找到,人就慢慢的会经常进入这个高速连接的状态。
从而形成了一个高效的阅读效率,上厕所的时间或者是在机场候机的时间,或者在飞机上停留的时间,都可以轻松的阅读,阅读完一本书。
我以前觉得这可能是做不到的,但是纵观所有优秀的人,优秀的企业家,成功人士,他们都保有一个阅读的习惯,我觉得他们一定是在长期反复大量的阅读中,学会了高速阅读这种技能,并且它们的高速阅读不会以降低文章的理解力为代价。
我现在在学习使用语音输入这个工具,工具永远都是改变生产力的。
最开始笔和纸都还没发明的时候,人类记录东西可以有结绳记事,后来纸和笔的发明,就大大的改良了记录文字记录文化的过程。最后又发明了电脑,有了键盘和鼠标,大家开始慢慢的学习用电脑和鼠标记录文字,有一批先知先觉的人开始学习如何打字,甚至可以闭上眼睛盲打,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打字效率,然后也就是生产效率,用电脑写文章的作家,就比用手写文章的作家来得更加快捷简便,思考也变的更快。
引发了一波生产力的革命。而现如今又出现了语音输入这种非常好用的工具让打字的效率又更上了一个层次,所以一个人只要思维足够灵活,他可以对着手机一直说,文字就全都被记录下来。记录的不光是文字,我认为更多的是记录了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并且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复盘,看一下自己以前是怎样想的。
原本写作的过程就很容易唤起人的元认知,因为元认知的实质,我认为就是自己与自己进行沟通,与自己进行交流。
而写作就是在跟以前的自己进行交流,可以是上一秒的自己,也可以是很久以前的自己,只要有记录,你就可以与那时候的自己进行交流,虽然那时候的自己不再能跟你对话,但是你能够清楚的感受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怎样的思考方式,而现在又是怎样的思考方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差别,并在此留下记录,与后面的自己对话。
元认知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元认知是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对话,然后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告诉以后的你。并且以后的你能够接受到这些信息,从而成长。
写作是记录自己的思维。
以后的自己可以看到这一刻的思维。
看到以后会对这一刻的思维进行纠正和补充。
继续等待下一刻的自己,为这一刻的自己进行纠正和补充。
循环往复。
并且这一刻的自己不仅仅可以纠正和补充上一刻自己的思维。还可以纠正补充很久以前那个自己的思维。
而元认知能力就是看到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这种能力和写作的过程非常像。
可以说写作有这样能属性的能力,通过写作,人的元认知能力觉醒以后,即使抛开纸和笔,认知能力也不会消失。
因为大脑思维代替了笔的功效,大脑硬盘代替了纸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