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一起阅读并分析唐僧误解孙悟空的篇章,从中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误解,和在误解中成长。
第一次: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僧师徒路遇劫匪,孙悟空把贼人一个个尽皆打死,被唐僧数落,孙悟空受不得气,离开了唐僧。孙悟空找到龙王,龙王得知原因,向他讲述了“圯桥三进履”的故事,听了龙王的教诲,就回来继续保唐僧西天取经。
孙悟空是任性的、不成熟的,唐僧的数落就让他受不了,赌气离开。龙王的教诲让他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一修成正果,就必须忍受得了委屈。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取得大于误解带来的难受和委屈。教会学生以长远的眼光和自己的得失来看待事情,不能意气用事。
第二次: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将其打死。而唐僧误认为悟空杀死三人,属于滥杀无辜,将悟空赶走。悟空回到花果山,和众猴在一起,没有往日的快活,心里时刻惦记着唐僧。
这次唐僧误解孙悟空,将悟空赶回花果山,对比上次,这次不再任性,虽为师傅的做法较为寒心,但师徒之情日益深厚。离开师傅一直忧心忡忡,为其担忧。
孙悟空正在成长,面对误解,心理已有承受能力,懂得了心理重建。虽有满腹委屈,却没有把委屈化成仇恨,而是为别人着想。
当别人不理解、误解你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别人,宽容别人就是放开自己。也要懂得感情是化解矛盾最好的方法。宽容待人,情感至上。
第三次: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孙悟空杀了强盗一一杨老儿的儿子。唐僧为孙悟空的杀生异常愤怒,执意赶走孙悟空。
孙悟空对于唐僧的误解,强迫赶走,没有以前的痛苦、寒心,只是恼恼闷闷,悟空经过多次的挫伤、心理破碎,此时已学会了心理重建。因放心不下师傅,毅然回去见师父,向师父诚恳道歉并立保证。
多次的受挫、误解,内心的破碎再修复,慢慢内心就会变得强大。
我为什么会选择唐僧误解孙悟空的篇章?
现在的学生受挫能力很差,一次小的挫折或误解就可能改变学生,有的会从此萎靡不振,有的会怀恨在心,有的会大打出手,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生活中,误解会伴随他们左右,作为教师或家长不可能时之护之周全,我们要做的,是教给他们如何从误解中走出来,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懂得误解,其实是一次次历练,一次次成长。
《西游记》作为经典巨作,需要和学生探究得很多,如团队的合作精神,意志力的坚定、明确的人生目标、成功的定义……这些主题的探究,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典,会让学生完成一次全新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