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阵地,从2015年开始步入新一轮体制改革。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目的是逐步摈弃政府定价,让市场发现价格,并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电力投资。2018年8月,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的省份。随后的一年,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等七个地区陆续启动第一批试点,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还希望在2020年底将江苏和云南也列入试点行列。电改之前,电网企业作为电力市场唯一的电力运行销售主体,同时承担运营商和供应商角色,逐步形成了电力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而电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发电侧、售电侧放开是体现其商品属性的必由之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关于“放开两头”:发电、售电侧充分竞争,引导经营性用户全部进入市场
► 在发电侧,参与电力交易的机组以火电为主,水核风光部分参与。在2021 年 10月前,燃煤机组市场化电量占比约为 70%左右。在 1439 号文印发后,全部燃煤发电量的上网电价都将由市场化交易形成。此外,部分地区(比如山西、甘肃、广东、山东等)水电、核电、新能源也参与到市场化交易中。
► 在用户侧,截至至2022年2月, 44%的工商业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购电,售电公司数量逐年上升。2021 年 10 月起,1439 号文印发,国家发改委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价,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交易购买电力。关于“管住中间”:建立输配电价机制改变电网企业盈利模式在推行厂网分离后,为保证电网安全,输配环节仍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经营。由于电网环节具有自然垄断属性,需要对其进行管制,输配电价机制是世界普遍采取的电网环节管制措施。2015 年以来,中国致力于建立输配电价机制,改变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由赚取购销价差转向赚取合理的输配电价。改革前,用户的目录销售电价和发电的上网电价均由政府核定,仅可通过计算最终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的差值得到输配环节的价格,难以反映电网业务的真实成本。改革后,输配电价应按照准许成本和合理收益核定,电网企业赚取合理利润,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发电侧价格信号向用电侧传导,建立真正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总体而言,电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提高发输配电资本的利用效率,正确地引导电力规划。具体可以整理为以下几点~
1)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发展。
2)打破垄断,保障公平,促进服务质量提高。
3)通过市场手段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风电、水电、光伏等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比例。
4)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发电侧、用电侧匹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局一直想把手伸得更深一些
但是国家电网总是以技术为理由把人拦在外面
再加上以前的确存在着一些旋转门的情况
三者综合,那就是国网在某种层面上保持了一种独立性以及能源局相对独立在外
但是最近,自从新能源的发电端以及增量配网的用电端规模越来越大,电网能够管理的范围比以前越来越小,能源局的权力也在稳步推进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挺简单的。千百年来的一个道理,民不与官斗。就算你是贩茶叶的皇商,在汝南府淋了雨扯了别人的桌围子烧火,终归是要把桌围子完璧归赵的。
现在的缺口这么大,电作为能源的一支,而且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形式,地方早就看着眼馋了
顶层设计有期望,地方有油水,能源局想扩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出来给大伙讲明白了电网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技术壁垒,特别是中低压的配网,那么电网必然会被大家祛魅了
到这个时候,电网已经成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那个人了,而且电网也不是匹夫无罪,还是有大量的原罪的,比如厂网分离以后压着发电集团那么多年,比如借着专业的名头在用电规划上压着地方那么多年,比如在一些工程迁改上惹了那么多人,这些原罪下电网能够平安过渡甚至像洛水盟誓那样求当一个富家翁已经是困难了,还指望着和能源局分庭抗礼?这不是幻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