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学与思》(6)
黄岐之
小柴胡汤
一、方剂名:小柴胡汤
二、药方:柴胡24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二、中药药性:
(1)柴胡:【性味与归经】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2)黄岑:【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胆、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
(3)半夏:【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4)人参:参见《经方的学与思》(5)
(5)甘草:参见《经方的学与思》(1)
(6)生姜:参见《经方的学与思》(5)
(7)大枣:参见《经方的学与思》(1)
四、方剂功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解表散热。
五、方剂用法:水煎温服。
六、方剂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七、方剂方解: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半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八、方剂特点:柴胡苦平升散,黄芩降泄,二者配伍,为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以祛邪为主,兼补正气。邪气得解,胃气调和。
九、方剂运用:本方用于伤寒少阳证,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十、方剂禁忌:因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十一、方剂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十二、心得:
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小柴胡汤主伤寒少阳病证,是指人体受外邪侵袭,邪正分争于表半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本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呕恶为其主症。邪犯少阳,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故见往来寒热;少阳受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故见口苦、咽干;胸胁是少阳经循行部位,邪热壅于少阳,往脉阻滞,气血不和,则胸胁苦满。肝胆疏泄不利,影响及胃,胃失和降,则见呕吐,默默不欲饮食。少阳木郁,水火上逆,则心中烦扰;肝胆受病,气机郁滞,故见脉弦。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方中柴胡苦平,是有疏泄作用的解热药,而主治胸胁苦满,为主药;佐以黄芩解热除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大补胃气,而滋津液。补胃滋阴是此方祛邪的要点。因病之所以自外传向内,主要是胃气虚于里,致精气不振于外。
柴胡升散,黄芩、半夏性燥,本方疏肝燥湿清火,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经方的学与思》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