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是我在学习FPA性格色彩时相识的好朋友,不知道这家伙什么时候开始频繁在简书上发表文章,经常看她写的文章,自己手里反而也有点痒痒,甚至有种马上就想上手的冲动,因为平心而论,现在的我对文字并不讨厌。然而,激动过后,内心的纠结便顺次冒了上来。。。
写作原本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经历的回溯、反思与纪念,而我快30年的人生历程却显得有些尴尬,情感与社会经历实在是少的可怜,我不知道自己己除了讲一堆苍白无力的大道理,还能记录些什么,更何况自己偶尔重温那些之前的慷慨陈词时,不仅感到可笑,甚至格外地厌恶!我还需要再次开启这种无聊的循环么?因为这种原地打转的感觉实在痛苦不堪啊!怎么办?
带着这些困惑,我向瓶子发出了求救,把以上的纠结转化成语音,机关枪似的突突了过去,大约有三分钟的时长(真服了自己哈)。而瓶子的一句回应,却似四两拨千斤一般,化解了我所有的纠结。她说,不管怎样,写就行了。之后她又发了些什么信息,我并无太多印象。因为这四个字“写就行了”让我突然像是把自己从某种杂乱中瞬间抽离了出来,猛然醒悟自己何止是在写作方面,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是在一个怪圈里乱撞,与自己不断的抗拒和争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
生活并不可能顺从于每一个人的旨意,毕竟现实总是残酷的,而且总与我们的预想存在不小的偏差,所以磕磕碰碰其实在所难免,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继续往下走的借口,更何况我在人生的觉力场上,并没有完全施展自己啊!回首我的那些纠结,其实只是拿自己之前的不作为巧妙地否定自己而已,并借此逃避现实。
常常会面对别人对我动手能力的质疑,我竟振振有辞:其实人生道理我都懂,就是缺少实践,多练练就好了嘛!转手就去玩游戏了;屡次相亲失败,我如是安慰自己:我没有情感经历嘛!道理我都懂啊!多谈几次就好了,之后却在情感上越来越被动;还有这次面对自己喜欢的写作,我依然在想方设法创造自己不去写的借口,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脆弱的自己被我刻意安放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其实实质只是以没有经历为幌子,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这种相似的逃避手段,在我的脑海里正在由混沌状态而变得清晰无比!
正如蔡崇达的《皮囊》里所言,生活是一连串的问号,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在哪里。而且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的话,生活会如一条凶神恶煞的狼狗不断在我们背后追逐噬咬,直到我们以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更多的时候由于我们过分放大自己的痛苦,从而主观上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低估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我们的能力就会真的越来越差。所以正如瓶子告诉我的那样:“写就可以”。而我从她自身的坚持中更看的出:越写越可以。正如平均法则所讲:
当你不断重复一件事并达到相当的次数时,
平均法则就会发挥效力:
做得越多,水准越高,胜算越大。
和瓶子聊到后来,她发给我一个写作好报群的链接,我欣喜地发现自己也因此获得了一个记录文字的仪式感: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起以文会友,交流心得。到此我已感受不到一丁点的纠结,乘着兴致,我果断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