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某网站看到一则新闻:未来教育,教师角色会发生巨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而是变成讨论者。
在这样的课程模式下,教师会把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发放到学生端,视频中包含最基础的知识讲解,学生可以挑选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学习。
而真正进入线下课堂的时候,老师默认学生已学习了基础知识,课堂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对于核心难点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在学生讨论时起着引领和协调作用。
看了这则新闻,心中暗暗赞同,教育就应该是这样啊。细细想来,从根本上说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这也是最应该锻炼的能力。
回看从前,由于考试选拔制度的存在,大部分学校都是以分数为导向,填鸭式教育,把知识硬塞给学生。
老师也沦为教材的复述者。就像是事无巨细都要操心的家长,养出来的只能是妈宝男。应试教育教出来是知识的“妈宝男”。
学生离开了考试,就丧失了学习目标和动力。所以,很多人出了校门就不再学习。可是,社会在高速发展,日新月异。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若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无异于为虎添翼。助力孩子更好成长。
可是培养孩子自学谈何容易,面临很多困难:
1.教育资源的匮乏
很多欠发达地区,一个班级人数太多,黑压压一片,老师根本无暇也没有时间顾及到所有学生,更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公开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处于这种环境下,填鸭式教育更省力、省事。
2.目标导向
曾经听过一种言论:只要高考制度存在,大部分学校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因为即使有一部分人大力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致力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可是这些东西带来的成果很难量化。即使可以量化,也很容易被一些人钻空子走偏。
3.缺少家庭氛围
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学校的力量是有限,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环境。在幼龄阶段,孩子很难有自制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除非家长细心和恰当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和专业的陪伴。孩子像一棵幼苗,要细心照料。这里所说的专业的陪伴,不是说只有专业的教师才可以辅导孩子,而是说,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教育学知识,明白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对待孩子多一些宽容和鼓励,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而这些都需要家长自身具备向上学习的能力。曾经听网上调侃:让家长持证上岗。其实真的有这个必要。
而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个人有如下思考:
1.需要不断接触新事物,并理解其运行规律
“云平台”教育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打造个人的影响力尤为重要。
2.需要有综合线上和线下的能力
线上给学生“投放”什么视频,线下又该讨论什么问题,都需要有很巧妙的设计和多方协作助力。
3.日益进取,行动带来改变
教师的自学精神有时潜移默化会影响学生,只有自己先接受这样的理念,并行动起来,才能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效果。
4.打造“一专多才 ” 的身份
作为教师夯实该学科的专业的知识非常重要,广泛涉猎其它学科和信息也同样重要。未来的孩子,出生在信息极其丰富的时代,他们的某些经验可能会超越我们。试想以后自由讨论的课堂,学生会经常提问一些“奇葩”、“脑洞大开”的问题,我们若不增加知识储备,该如何应对?我们不仅应是老师、还应该是一个演说家、领导者、导游、运动员……
以上是由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今日就分享这些!